增江晚渡

杨柳垂烟古渡头,斜阳两岸唤归舟。

帆侵树杪喧栖鸟,橹拽沙边起睡鸥。

云影疑从天上过,波光如在镜中游。

棹歌唱澈樵歌罢,忽见前川月色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增江晚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黄昏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杨柳垂烟古渡头”,以杨柳轻拂烟雾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悠远而静谧的氛围,古渡头的意象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斜阳两岸唤归舟”一句,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两岸,唤起了人们归家的思绪,充满了温馨与期待。

“帆侵树杪喧栖鸟,橹拽沙边起睡鸥”两句,生动描绘了江面上的动态画面。帆船穿越树梢,惊扰了栖息的鸟儿,而划动的船桨又唤醒了沙滩上的鸥鸟,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共处的自然之美。

“云影疑从天上过,波光如在镜中游”则是对天空与水面的描写,云影仿佛在空中飘过,波光粼粼如同镜子一般映照着世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平静与纯净。

最后,“棹歌唱澈樵歌罢,忽见前川月色浮”两句,棹歌(渔民的歌声)与樵歌(砍柴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与生活的交响乐。当歌声渐歇,月色悄然浮现在前方的河川之上,整个画面更加宁静而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增江晚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

林以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水丹丘

欲觅仙踪何处所,碧流山外有灵修。

共听鸣涧惊风落,谁向悬梁步月游。

炼石已无前日灶,烧丹尚有昔时丘。

空馀芳草年年绿,未信长生在此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仁山书院为邓侯赋

高茇丹崖淑气收,宦游犹胜赤松游。

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

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邱。

公馀便读三纲领,不愧人称仕学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海珠寺

一水云连寺,三花日抱亭。

洞龙嘘气白,巢鹤下空青。

宝树披丹壑,珠光映藏经。

徘徊归棹晚,孤月入疏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游小金山

重谒苏台感素秋,江山不改昔年游。

萧萧贝叶连青嶂,漠漠杨花漾碧流。

绀宇祇应留古迹,琼枝空自老丹邱。

不胜仰止高山意,赤壁金莲思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