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肃悯公传二首(其一)

昔闻长老谈公事,今日分明得传看。

手把一麾扶九庙,口持孤论夺千官。

北门锁钥非轻付,中国莺花不改观。

功在乾坤身殒草,风吹碧血夜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此诗赞颂于肃悯公之功绩与气节。开篇“昔闻长老谈公事”,以回忆起先人对公之事的谈论,引出对人物的追忆与敬仰。接着“今日分明得传看”一句,点明今日得以亲眼见证其事迹,情感由回忆转为直接的感慨与崇敬。

“手把一麾扶九庙,口持孤论夺千官”描绘了于肃悯公手持符信,肩负重任,力挽狂澜,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坚定的意志,对抗众议,维护国家稳定的情景。这两句通过“一麾”与“孤论”的对比,凸显了公的非凡勇气与智慧。

“北门锁钥非轻付”强调了北门作为国家重地,其守卫责任的重大与不可轻易交付。这不仅体现了于肃悯公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也暗示了其在国家安危面前所承担的沉重责任。

“中国莺花不改观”则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比喻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表达了于肃悯公的努力并未使国家失去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反而使之更加稳固与繁荣。

“功在乾坤身殒草,风吹碧血夜漫漫”最后两句,将公的功绩比作天地间永恒的光辉,即便身已陨落,其精神与功业仍如同碧血般在夜晚中蔓延,永不消逝。这一方面是对公英勇牺牲的哀悼,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伟大贡献的永恒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于肃悯公生平事迹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其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以个人之力守护国家安宁的伟大形象,表达了对英雄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

收录诗词(328)

张琦(君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于肃悯公传二首(其二)

尚书非乐践危机,社稷担当合付谁。

终古天心初莫定,千年国是久方知。

汾阳旧食生前报,肃悯初刊殁后碑。

碧瓦庙檐春有力,古松挺铁两三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越州怀古

句践雄图得计来,苧萝山外起高台。

浮云故堞终无尽,去国扁舟遂不回。

郭索上田秋水暗,鸬鹚拂树野亭开。

伤心更有云门寺,头白山僧扫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望夫石

一别夫君几暮朝,山花堕髻不妆翘。

眼随斜日应难落,骨立荒江未肯销。

梦里天鸡霜渺渺,耳边山鬼雨潇潇。

业身定是灵妃化,越水湘烟对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三节

练麻绩雨共黄昏,促膝寒灯亦自温。

一代蘋蘩吾与汝,百年门户废而存。

分明冰雪传心事,指点杯棬付子孙。

草野宁无良史笔,掇书遗事古今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