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平山

九日秋高日尚炎,六平山水耸遐瞻。

喜兹洛社宾朋集,爱此林泉吏隐兼。

濯热忽临东涧曲,登高直造首山巅。

菊花灿烂盈头插,蓁莽离披裹手拈。

张旭三杯闻大笑,太邱群子奋双髯。

广文磊落襟怀爽,学士风流酒令严。

石鼎联诗茶共啜,瓦炉煎酒火频添。

不须公子调冰水,安得佳人露玉纤。

鹤唳千嵓秋雾薄,松号万壑晚风恬。

樽前丹桂飘金粟,石上苍藤挂素蟾。

此会明年谁最健,胜游今日我何厌。

从教月色随人影,不觉凉飙堕帽襜。

记取六平同赏处,老夫应合诵陶潜。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秋天九日登临六平山的情景,展现了山中美景与文人雅集的氛围。诗中以“九日秋高日尚炎”开篇,点明时节与天气特点,虽为秋日,但仍有暑热未消。接着“六平山水耸遐瞻”,描绘了山势高耸,水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壮丽景象。

“喜兹洛社宾朋集,爱此林泉吏隐兼”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此次聚会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喜爱。接下来的“濯热忽临东涧曲,登高直造首山巅”描述了诗人沐浴清凉后登山的过程,最终到达山顶的畅快感受。

“菊花灿烂盈头插,蓁莽离披裹手拈”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秋季山间的自然美景,菊花盛开,蓁莽(灌木丛)间,诗人轻巧地摘取,生动而富有画面感。随后,“张旭三杯闻大笑,太邱群子奋双髯”借用了历史典故,描绘了文人相聚时的豪放与欢愉。

“广文磊落襟怀爽,学士风流酒令严”赞美了参与聚会的文人们磊落的胸怀和风流的举止,同时“石鼎联诗茶共啜,瓦炉煎酒火频添”则展示了文人雅集中的茶诗酒乐,气氛热烈而和谐。

“不须公子调冰水,安得佳人露玉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佳人陪伴的期待。最后,“鹤唳千嵓秋雾薄,松号万壑晚风恬”描绘了山中宁静的自然景象,鹤鸣松涛,秋雾渐散,晚风轻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樽前丹桂飘金粟,石上苍藤挂素蟾”则以桂花与藤蔓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聚会的氛围。最后,“此会明年谁最健,胜游今日我何厌”表达了对这次聚会的留恋与期待,同时也预示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体现了文人雅集的风雅与乐趣,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7)

李叔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军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正统九年,福建甲子乡试中举。正统十年,登乙丑科会试中进士,授惠州府知府。曾祖父李克广。祖父李伯敬。父亲李运

  • 字:叔玉
  • 籍贯:福建福州府长乐县
  • 生卒年:1408年-?

相关古诗词

送罗殿元伦复京

朝擢龙头第一人,除书夕捧下南闽。

荆州幸识非常士,宣室翻思放逐臣。

视草每寻宫烛夜,看花重醉御林春。

祗今要路无榛棘,长策君门自在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友人郑锵客久不归却寄

远游欣抚一张琴,曲尽宁无百感侵。

白发倚闾慈母泪,华笺择句故人心。

幽寻不必题凡鸟,卧病犹能赋上林。

明日柴关谁复扫,莫教天外叹秋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过九鲤湖即景

草色行亭径路赊,数声啼鸟旧烟霞。

千山杂出云边树,一水长生涧底花。

石鼎丹成犹伏火,瑶台人去不思家。

寻真幸借天风便,何异当年汉使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明妃出塞

淡扫蛾眉出九重,徘徊马上顾飞鸿。

月赊金屋繁华外,雪满毡庐朔漠中。

若使稽图刑画士,何如申法戮元戎。

黄云青冢空埋玉,终古香魂返故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