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数尺飞泉漏隔城,寒岩坳处落琮琤。
悬知胜境无尘到,却讶晴天作雨声。
一歃不容贪者饮,两峰宜著醉翁行。
此泉千载因人重,曾识光风霁月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之中,飞泉流泻,声如琮琤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赞美。
"数尺飞泉漏隔城,寒岩坳处落琼琼"一句,以动人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被山水环绕、与世隔绝的宁静空间。这里的“数尺飞泉”不仅形容了泉水的高低起伏,更传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而“寒岩坳处落琼琼”,则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强化了景象的生动性。
"悬知胜境无尘到,却讶晴天作雨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这片胜地的深刻理解和赞赏。这里的“悬知胜境”表明诗人对此处美丽风光有着深入的了解,而“却讶晴天作雨声”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即便在晴朗的日子里,这里的自然之声也能让人仿佛听到了雨声,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独特。
"一歃不容贪者饮,两峰宜著醉翁行"则流露出诗人的高洁情操。他并不愿与世俗中的贪婪之辈共同享受这片美丽的自然,而是希望能够和那位醉心于山水之间的隐逸共赏此地风光。
最后,“此泉千载因人重,曾识光风霁月清”一句,以历史的深度强调了这处景观的非凡之处。诗人认为,这里的美不仅是自然赋予的,更因为有了人的发现和赞赏,才显得格外珍贵。而“曾识光风霁月清”,则是诗人对自己曾经体验过的美好记忆的一种回味和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以及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领悟。
不详
纸钱森插竹,遗像在方桥。
月暗甘棠密,风嘶韩木乔。
所悲缘瘁国,于谊况同朝。
凄断黄湾路,丹旌些莫招。
喜怒皆和气,天全一片春。
眼高多识士,心直不疑人。
称得深衣古,争传判笔神。
恙微谈笑去,忽失玉璘珣。
一疏纲常重,端平起直声。
难磨石宋璟,不动铁元城。
前辈风流在,南州个信诚。
精神兼学力,倾倒为遐氓。
不见才三日,喧传已坐亡。
平生功行到,垂绝偈言香。
缘分无高刹,禅名却四方。
开包残藁在,切勿放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