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山

相逢唯道在,谁不共知贫。

归路分残雨,停舟别故人。

霜明松岭晓,花暗竹房春。

亦有栖闲意,何年可寄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相遇时唯有道义相通,大家都知道彼此贫困。
归途中分担着零星的雨,停下船与老朋友告别。
清晨的霜光照亮了松岭,竹林中的花朵在暗中绽放着春意。
我也有隐居闲逸的心愿,但不知何时才能找到容身之处。

注释

相逢:相遇。
唯:只有。
道:道义。
在:存在。
谁:每个人。
不共知:不被共同了解。
归路:回家的路。
分:分散。
残雨:零星小雨。
停舟:停下船。
别:告别。
故人:老朋友。
霜明:霜光明亮。
松岭:松树林。
晓:清晨。
花暗:花朵在暗中。
竹房:竹林小屋。
春:春天。
栖闲意:隐居闲适的心愿。
何年:何时。
可:能够。
寄身:找到容身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开篇"相逢唯道在,谁不共知贫"表明诗人与朋友相遇时,只谈论自己的处境,任何人都知道他目前的贫困状况。这两句透露出一种超脱物欲的豁达。

接着"归路分残雨,停舟别故人"则写出了离别之情。归途中,连绵的细雨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心境增添几分凄凉,而停泊的小舟上,诗人与旧友告别,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下面两句"霜明松岭晓,花暗竹房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清晨的霜冻在松林之中闪耀着寒光,而到了春天,花朵在竹屋周围悄然开放,这些意象都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最后"亦有栖闲意,何年可寄身"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心中也有追求平淡、安贫乐道的愿望,但这种生活 何时才能实现?这一问句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渴望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收录诗词(2)

石召(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炎气拥为衣上火,汗光流出腹中汤。

形式:

梦中诗

耸辔排金阙,乘轩上汉槎。

浮名何足恋,高举入烟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始平谐诗

平明发始平,薄暮至何城。

库塔朝云上,晃池夜月明。

略彴桥头逢长史,棂星门外揖司兵。

一群县尉驴骡骤,数个参军鹅鸭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主司王起

重德由来为国生,五朝清显冠公卿。

风波久伫济川楫,羽翼三迁出谷莺。

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孔门弟子皆贤哲,谁料穷儒忝一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