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明发始平,薄暮至何城。
库塔朝云上,晃池夜月明。
略彴桥头逢长史,棂星门外揖司兵。
一群县尉驴骡骤,数个参军鹅鸭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夜色中赶路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角。开篇“平明发始平,薄暮至何城”两句,设置了行程的时间和空间背景,给人一种匆忙赶路的紧迫感。
接下来的“库塔朝云上,晃池夜月明”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库塔的高大与云端相接,池水在夜色中闪烁着月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紧接着,“略彴桥头逢长史,棂星门外揖司兵”两句则转向人际交往,通过与“长史”(可能是地方官员或历史学者)的偶遇和对“司兵”的招手礼节,展示了诗人在夜行途中的社会互动。
最后,“一群县尉驴骡骤,数个参军鹅鸭行”两句则描绘了一队官员的随从,以“县尉”和“参军”的称谓,以及他们坐骑的描述,凸显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同时通过对动物行为(如驴骡的骤动和鹅鸭的行走)的细致观察,增添了一份生动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精细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更反映了唐代官员夜行时的社会风貌。
不详
重德由来为国生,五朝清显冠公卿。
风波久伫济川楫,羽翼三迁出谷莺。
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孔门弟子皆贤哲,谁料穷儒忝一名。
衡阳去此正三年,一路程途甚坦然。
深邃门墙三楚外,清风池馆五峰前。
西边市井来商客,东岸汀洲簇钓船。
公退只应无别事,朱陵后洞看神仙。
干羽能柔远,前阶舞正陈。
欲称文德盛,先表乐声新。
肃肃行初列,森森气益振。
动容和律吕,变曲静风尘。
化美超千古,恩波及七旬。
已知天下服,不独有苗人。
曙霞攒旭日,浮景弄晴川。
晃曜层潭上,悠扬极浦前。
岸高时拥媚,波远渐澄鲜。
萍实空随浪,珠胎不照渊。
早暄依曲渚,微动触轻涟。
孰假咸池望,幽情得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