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秋声

灯窗里,秋如水,商声飒飒侵入耳。

更声阑,角声酸,那堪辜负,清梦一衾寒。

砌虫切切如私语,似笑尘埃久相处。

启吾帏,揽吾衣,月朗宵深,时坐听荒鸡。

琴三弄,钟三动,长空去雁声相送。

谁家砧,捣人心,声声断续,只是费沈吟。

无边黄叶萧萧落,敲上荆扉声剥啄。

待重听,已天明,悲笳四起,驱马动连营。

形式:

鉴赏

这首《梅花引·秋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王易所作,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诗人以灯窗为背景,通过“秋如水”、“商声飒飒”等词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更鼓和角声的响起,勾起了诗人对梦境的留恋,以及对孤寒清梦的感慨。

“砌虫切切如私语”运用拟人手法,将虫鸣比作低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月朗星稀的深夜,诗人独坐倾听“荒鸡”啼鸣,更显寂寥。接下来,琴声和钟声交织,伴随着长空中的雁鸣,增添了离别与思乡之情。

“谁家砧,捣人心”描绘了远处砧声,象征着妇人的思念和战争带来的离乱。砧声断续,让诗人陷入沉思。黄叶纷飞,敲击着荆扉,时间悄然流逝,直到天明,悲笳声四起,揭示了军营的动态,诗人内心充满悲凉。

整首诗以秋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战乱时代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242)

王易(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庭春色.秋露

晚榭凉归,暮天云净,素娥泪多。

更莲房红坠,冷凝藻镜,桐荫绿润,翠踏蛮靴。

最是五更风共剧,便不耐衫寒薄薄罗。

金茎液,教太真饮罢,晕脸微酡。

铜仙汉家何在,料如今、雨蚀苔磨。

止陌头衰柳,残禅共咽,原问蔓草,有美轻过。

待到为霜人不见,也负了蒹葭秋水歌。

魂归夜,想佩环月下,定湿淩波。

形式:

应天长慢.秋蛩

蝉吹暮歇,蛙鼓夜沉,嘈嘈犹在庭角。

渐透晚来霜讯,空阶正萧索。无人处,声共作。

便吟到、客愁无著。尚依旧,月细风尖,冷淡篱落。

心绪倍前恶,检点离怀,呼汝共斟酌。

不是夜床无梦,才眠又惊觉。三更尽,吟渐弱。

隐残壁、绣苔斑剥。寺钟醒,曙破鸦啼,馀韵依约。

形式:

金盏子.秋笳

何处飞来,怪数声催入,愁人心里。

月落乱乌啼,又城角,飞霜暮天如水。

喧喧汉将营中,尚关心燕市。

浑不记、当年连天烽火,阵云吹坠。凄绝,旅人意。

方遥望,乡关便陨涕。

瑟琶也同带恨,芳魂冷,胡沙万里竟委。

山头粉堞哀声,动林间秋气。

忽传报、平明胡骑窥营,夜唤兵起。

形式:

大酺

又雁横空,鸦喧晚,天外纤钩乍敛。

啼螀催入梦,渐金荷半烬,翠帏低掩。

吕枕荒寒,庄魂缥缈,萦绕骤凉衾簟。

楼台层幻处,似殷勤尚有,故人劳念。

更好语清芬,新声宛楚,动人愁惨。灵犀通一点。

幸重向、片刻倾肝胆。

休更问、荆驼故国,泪酒新亭,尘心遥逐秋云淡。

不尽思君感,恨远隔、长江天堑。记临别、神凄黯。

关河十载,谙尽倦邮荒店。吟情犹恁未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