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吹箫慢/凤凰台上忆吹箫

血洒霜罗,泪薄艳锦,伊方教我成行。

渐望断、斜桥暮柳,曲水归云。

月暗风高露冷,独自才抵孤城。

江南远,今夜就中,愁损行人。愁人。

旧香遗粉,空淡淡馀暖,隐隐残痕。

到这里、思量是我,忒㬠无情。

水更无情侣我,催画航、一日三程。

休烦恼,相见定约新春。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翻译

鲜血染红了霜罗,泪水浸湿了艳丽的锦缎,她正教我如何前行。
渐渐望不见斜桥边的傍晚杨柳,弯曲的流水和归去的云彩。
月色昏暗,风力强劲,露水冰冷,我独自一人来到这座孤城。
江南遥远,今夜此刻,行人更加愁苦。
旧日的香气和残留的脂粉,只留下淡淡的温暖和隐约的痕迹。
走到这里,想起这都是我太过无情的结果。
水不再有伴侣陪伴我,催促船夫加速,一日划过三次行程。
别烦恼,我们约定在新春之日再见。

注释

霜罗:寒冷季节的细密布料。
暮柳:傍晚时分的柳树。
孤城:孤立的城市或边塞。
行人:在外旅行或奔波的人。
旧香遗粉:过去的美好回忆。
忒㬠无情:过于无情,过分决绝。
画航: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新春:新的一年之初。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作者,但通过其内容和风格,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血洒霜罗,泪薄艳锦,伊方教我成行。渐望断、斜桥暮柳,曲水归云。月暗风高露冷,独自才抵孤城。江南远,今夜就中,愁损行人。愁人。"

诗的开篇即以鲜明而强烈的情感入场,"血洒霜罗"与"泪薄艳锦"描绘了一种悲哀的美丽,这里的"伊方教我成行"则隐含着对过去的一种无奈和认命。接着是"渐望断、斜桥暮柳,曲水归云",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和哀伤。

"月暗风高露冷,独自才抵孤城。江南远,今夜就中,愁损行人。"

这里的"月暗风高露冷"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而"独自才抵孤城"则显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江南远,今夜就中"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单,"愁损行人"更是加重了这种情感。

"旧香遗粉,空淡淡馀暖,隐隐残痕。到这里、思量是我,忒㬠无情。水更无情侣我,催画航、一日三程。休烦恼,相见定约新春。"

最后一段诗文中"旧香遗粉"等字眼传达了对往昔美好回忆的留恋,但这种温暖已经变得淡薄和遥远。"到这里、思量是我"表露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而"忒㬠无情"则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一种感慨。"水更无情侣我,催画航、一日三程"继续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微小,最后的"休烦恼,相见定约新春"似乎是在劝慰自己放下忧愁,期待着未来的重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期待。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秦娥

花蹊侧。秦楼夜访金钗客。金钗客。

江梅风韵,野棠颜色。尊前醉倒君休惜。

不成去后空相忆。空相忆。山长水远,几时来得。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三)咏笛

秋寂寂。碧纱窗外人横笛。人横笛。

天津桥上,旧曾听得。宫妆玉指无人识。

龙吟水底声初息。声初息。月明江上,数峰凝碧。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其一)忆别

暮云碧。佳人不见愁如织。愁如织。

两行征雁,数声羌笛。锦书难寄西飞翼。

无言只是空相忆。空相忆。纱窗人梦,梦双人只。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

烟漠漠。水天摇荡蓬莱阁。

蓬莱阁,朱甍碧瓦,半浸寥廓。三山谩有长生药。

茫茫云海风涛恶。风涛恶。仙槎不见,暮沙潮落。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