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江南地区秋季的田园景象和民生状况。"十月东吴草未枯"写出了江南秋季草木依然繁茂,显示出丰收在望的季节。"村村耕牧可成图"进一步描绘出农耕与放牧交织的乡村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岁收俭薄虽中熟"反映了虽然农作物收成不算丰厚,但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说明农民的生活尚算稳定。"民得蠲除已小苏"则表达了百姓因为减免了一些赋税("蠲除"),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开始有所复苏,"小苏"一词形象地传达了这种轻松感。
"家塾竞延师教子"反映出当地重视教育,家庭纷纷聘请教师来教导孩子,体现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对知识的追求。"里门罕见吏徵租"则暗示了官府对百姓的苛捐杂税减少,邻里之间少有官差催租的烦扰。
最后,诗人以"老昏不记唐年事,试问元和有此无"作结,通过自身的感慨,对比现今的太平景象,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安定、人民生活的满意,同时也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认为这样的和谐局面在唐代元和年间或许还未曾有过。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关注民生、热爱和平的诗人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