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

清晨洗月露,云色已如血。

惟忧农亩枯,敢叹征途热。

濒湖十万户,旦旦望霓切。

龙骨夹岸鸣,尽暮不暇歇。

祇今牛犁地,已作龟兆裂。

平湖三十里,泱漭几尽竭。

矧此一线渠,而不比涸辙。

天阍高莫叫,岁事渐无说。

如予方怀章,何以救馀孑。

回首望尧云,凭风哀涕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清晨时分,月亮洗净了露水,云彩已变得如同鲜血。
只忧虑田地干涸,哪里还敢叹息征程的炎热。
湖畔有十万户人家,天天期盼着甘霖的到来。
龙骨般的山崖间回荡着水流声,直到傍晚也不停歇。
如今牛犁过的土地,龟裂得像预示着灾难的裂纹。
广阔的湖面只剩下一小片,几乎要干涸殆尽。
更何况这仅有的灌溉渠道,如同涸辙之鲋急需水源。
天庭的门禁太高,无法向它祈求,年景的希望渐渐渺茫。
像我这样身处困境,如何拯救剩下的百姓。
回头仰望那象征圣明的尧云,借风悲泣,泪水如雪纷飞。

注释

洗月露:清晨的露水被月光洗涤。
农亩枯:田地干旱,农作物枯萎。
征途热:旅途艰辛,天气炎热。
濒湖十万户:湖边居住着众多的人家。
霓:虹霓,指雨后彩虹。
龙骨:形容山崖陡峭,形状似龙骨。
龟兆裂:龟裂的土地,比喻严重缺水。
平湖:湖泊。
泱漭:形容湖水广阔无垠。
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境。
天阍:天宫的门,比喻朝廷或权势。
岁事:一年的农事。
怀章:怀念贤明的君主,此处指尧。
尧云:象征圣明的云彩,代指理想中的盛世。
哀涕雪:悲泣的眼泪如雪般落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的《火云》,描绘了夏日炎炎时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和对水源匮乏的忧虑。首句“清晨洗月露,云色已如血”形象地写出早晨的云彩因高温而变得赤红,暗示了天气酷热。接着,“惟忧农亩枯,敢叹征途热”表达了诗人对农田可能因缺水而干涸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行路者的同情。

“濒湖十万户,旦旦望霓切”写出了湖边居民日复一日地期盼着雨水降临,犹如“龙骨夹岸鸣”,象征着干旱的严重。然而,“平湖三十里,泱漭几尽竭”进一步强调了水源的枯竭程度。诗人感叹:“矧此一线渠,而不比涸辙”,意指仅有的灌溉渠道也如同干涸的车辙,无助于缓解旱情。

面对如此困境,诗人无奈地感慨:“天阍高莫叫,岁事渐无说”,意思是向上天求助无门,农业生产即将陷入困境。最后,诗人自问:“如予方怀章,何以救馀孑”,表达了自己虽有心无力,无法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农民在极端气候下的苦难生活,以及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王文公易漕帖赞

以文致身,以恭奉上。锱铢笔态,矩矱心匠。

论其钩格则得纡馀曲致之体,考其纵逸则妙雍容不迫之状。

俨佩玉之度,肇官仪之创。百辟班见,大廷宏敞。

方觚颖之发挥,盖已具此气象。

曰谁之书,元丰首相。

形式:

王文公赴官修学二帖赞

态腾踔而多疏,意轩昂而多趣。

倏焉如籋电之驹,沛然如纵壑之鱼。

使之为山泽之癯,抱是道以自娱,闻清风而兴起,望膏泽之沾濡,肤寸所形,秕糠金朱,岂不毅然大丈夫。

然而律之以芝繇之法度,考之以羲献之范模,媲行楷而已变,质隶草而多拘。

顾欲以之擅八体,教六书,合天下同轨之车,而不容有一辙之殊,兹其所以偾于康庄之衢。

吁。

形式:

王文定省中要津二帖赞

谨严而稳惬,一笔之涉,足寓心法。

淳熙之相业,动守检押。

耳目犹接,列于书籍,百体不乏。是曰王鲁公之帖。

形式:

王导怀感帖赞

王门之书祖始兴,他帖阁本皆洞精。

独馀此帖难强名,妙处顿使俗眼惊。

唐人硬黄昔流声,纸古墨暗如晨星。

儿曹缄口勿浪评,更看羲献森阶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