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屿花晚,山日长,蕙带麻襦食草堂。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

园梅熟,家酝香。

新湿头巾不复篸,相看醉倒卧藜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傍晚时分,岛屿上的花朵盛开,山间的阳光漫长,身穿蕙草制成的腰带和麻布衣裳,在草堂中简单饮食。
清亮的水面反射的光芒飞入屋内,无数竹竿的影子在墙上错落斑驳。
园中的梅花已经成熟,自家酿的酒散发着香气。
新洗的头巾不再插戴,我们对视着,醉倒在藜编的床榻上。

注释

屿花:岛屿上的花朵。
晚:傍晚。
山日:山间的阳光。
长:漫长。
蕙带:用蕙草制成的腰带。
麻襦:麻布衣裳。
食草堂:在草堂中饮食。
水光:水面反射的光芒。
飞入户:飞入屋内。
千竿竹影:无数竹竿的影子。
乱登墙:斑驳地映在墙上。
园梅熟:园中的梅花成熟。
家酝香:自家酿的酒香。
新湿头巾:新洗的头巾。
不复篸:不再插戴。
相看:对视。
醉倒:喝醉。
藜床:藜编的床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座草堂的宁静与安逸,以及主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屿花晚,山日长,蕙带麻襦食草堂" 展示了时间在自然中的流逝和平缓,诗人似乎已经融入了大自然,感受着时光的悠长。草堂是古代隐逸者常居之所,这里不仅是一处栖身之地,更是心灵的港湾。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 水光与竹影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和清新,而竹则象征着坚韧与宁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生机勃勃又恬淡自若的生活氛围。

"园梅熟,家酝香"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细心体察和欣赏。园中的梅花已经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而家酿的酒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简单而纯粹的喜悦。

"新湿头巾不复篸,相看醉倒卧藜床"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情景。头巾尚未干涸,说明他们刚从户外归来,而“相看醉倒卧藜床”则表达了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他们彻底放松,沉浸于欢愉之中,不愿也不屑去计算世事的烦恼。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幅描绘田园生活乐趣的画卷,是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一种颂歌。

收录诗词(164)

韩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字:君平
  •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 生卒年:754

相关古诗词

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

髯参军,髯参军。身为北州吏,心寄东山云。

坐见萋萋芳草绿,遥思往日晴江曲。

刺船频向剡中回,捧被曾过越人宿。

花里莺啼白日高,春楼把酒送车螯。

狂歌好爱陶彭泽,佳句唯称谢法曹。

平生乐事多如此,忍为浮名隔千里。

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形式: 古风

河上寄故人

河流杳霭晓天,濮水黯澹秋烟。

日暖昆吾台上,春深颛顼城边。

莺声乱鸣鸿塞,花片细点龙泉。

西望情人早至,犹应得醉芳年。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送万巨

汉相见王陵,扬州事张禹。

风帆木兰楫,水国莲花府。

百丈清江十月天,寒城鼓角晓钟前。

金炉促膝诸曹吏,玉管繁华美少年。

有时过向长干地,远对湖光近山翠。

好逢南苑看人归,也向西池留客醉。

高柳垂烟橘带霜,朝游石渚暮横塘。

红笺色夺风流座,白苧词倾翰墨场。

夫子前年入朝后,高名籍籍时贤口。

共怜诗兴转清新,继远家声在此身。

屈指待为青琐客,回头莫羡白亭人。

形式: 古风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

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

夜簟眠橘洲,春衫傍枫屿。

山阴政简甚从容,到罢唯求物外踪。

落日花边剡溪水,晴烟竹里会稽峰。

才子风流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知君鍊思本清新,季子如今德有邻。

他日如寻始宁墅,题诗早晚寄西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