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鼻城

千山欲尽垂为鼻,百战皆空但有城。

虎闯穴中秦地恐,龙飞渭上汉江倾。

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

睥睨陵迟春草满,白羊无数向风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千座山峦仿佛鼻子低垂,历经百战只剩一座孤城。
猛虎闯入秦地洞穴引发恐慌,龙飞翔于渭水上空令汉江水波荡漾。
雍州的人还未对章邯的背叛感到愤恨,魏国将领仍保留着司马懿的智谋。
陵墓荒废,春天的草木茂盛,无数白羊在风中哀鸣。

注释

千山:众多的山。
欲尽:即将消失。
垂为鼻:像鼻子一样低垂。
百战:多次战斗。
皆空:都已成空。
但有:只有。
虎闯:猛虎闯入。
秦地:秦国地域。
恐:恐慌。
龙飞:龙飞翔(比喻强大势力)。
渭上:渭水之上。
汉江:汉水。
倾:使...倾斜。
雍人:指雍州的人。
章邯:秦末将领。
怨:怨恨。
魏将:魏国将领。
仲达:司马仲达,即司马懿。
睥睨:傲视。
陵迟:衰败。
春草:春天的草。
满:茂盛。
白羊:白色的羊。
无数:很多。
向风鸣:对着风发出鸣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石鼻城》,通过对石鼻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痕迹。首句“千山欲尽垂为鼻”形象地刻画了石鼻城四周山势险峻,仿佛城墙蜿蜒如鼻,暗示其地理位置之险要。次句“百战皆空但有城”则揭示了历经战事后,城池虽在,而往昔的辉煌已成空。

第三、四句“虎闯穴中秦地恐,龙飞渭上汉江倾”通过比喻,描述了昔日秦地的动荡不安和渭水、汉江边的壮丽景色,暗寓历史变迁和英雄事迹。第五、六句“雍人未有章邯怨,魏将犹存仲达精”提及秦末的章邯与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借以展现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智谋。

最后两句“睥睨陵迟春草满,白羊无数向风鸣”描绘了石鼻城遗迹的荒凉景象,春草丛生,白羊群在风中哀鸣,象征着昔日的繁华已逝,只剩下自然的寂静和历史的沉思。

整体来看,苏辙的《石鼻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遗迹,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示诸子

诸子才不恶,功名旧有言。

穷愁念父母,心力尽田园。

志在要须命,身闲且养源。

游鱼脱渊水,何处有飞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示诸子

老去惟堪一味闲,坐令诸子了生缘。

般柴运水皆行道,挟策读书那废田。

兄弟躬耕真尽力,乡邻不惯枉称贤。

裕人约己吾家世,到此相承累百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示诸孙

少年真力学,玄月闭书帷。

老去浑无赖,心空自不知。

交游谁识面,文字略存诗。

笑向诸孙说,疏慵非汝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立秋后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