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魏坛二首(其一)

不遇至真传道要,曾看真诰亦何为。

旧碑经乱沈荒涧,灵篆因耕出故基。

蛙黾自喧浇药井,牛羊闲过放生池。

萧条夕景空坛畔,朽桧枝斜绿蔓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未能遇到真正的传授,研读《真诰》又有何意义。
古老的石碑历经战乱沉入荒凉山涧,神奇的符文因耕作在旧址重现。
田间的蛙声和蚂蚁的喧闹,灌溉着药井,牛羊悠闲地走过放生池。
傍晚时分,萧瑟的景象围绕着空荡的神坛,朽败的桧树枝叶倾斜,绿蔓低垂。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荒废的道观景象,通过对比和对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真理与世事的深刻感悟。首句“不遇至真传道要”表明诗人未能遇到真正传承道教精髓的人或经典,从而引出了下一句“曾看真诰亦何为”,这是对过去所见到的道书的怀疑与反思,可能那些所谓的道书并没有揭示出生命和宇宙的真谛。

接下来,“旧碑经乱沈荒涧”写出了时间流逝、历史遗迹被自然力量覆盖的情景,而“灵篆因耕出故基”则是农夫在耕地时无意中发现了古老道观的遗址。这两句通过对旧碑与灵篆(即神秘或宝贵之物)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变迁。

“蛙黾自喧浇药井”、“牛羊闲过放生池”是对自然界中生物活动的描绘,也反映出道观废墟中的生机勃勃与宁静和谐,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便是在荒凉之地,生命力仍旧顽强。

最后,“萧条夕景空坛畔”、“朽桧枝斜绿蔓垂”则是对傍晚时分,道观废墟周围景象的描写。萧条的风中夹带着落日的余晖,而破败的树木上缠绕着青藤,这些意象都营造出一种凄清、静谧而又富含哲思的情境。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一处道观废墟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与世事变化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1)

李建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魏坛二首(其二)

一寻遗迹到仙乡,云鹤沈沈思渺茫。

丹井岁深生草木,芝田春废卧牛羊。

雨淋残画摧荒壁,鼠引饥蛇落坏梁。

薄暮欲归仍伫立,菖蒲风起水泱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赵学士

常钦赵夫子,远作五侯宾。

见面到今日,操心如古人。

醉同华席少,吟访野僧频。

寂寂长河畔,荒斋与庙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送致仕郎中

鹤立瘦棱棱,髭长白似银。

衣冠皆古制,气貌异常人。

听雪添诗思,看山滞酒巡。

西峰重归路,唯许野僧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归燕词

羽翼势虽微,云霄亦可期。

飞翻自有路,鸿鹄莫相嗤。

待侣临书幌,寻泥傍藻池。

冲人穿柳径,捕蝶绕花枝。

广厦来应遍,深宫去不疑。

雕梁声上下,烟浦影参差。

旧地人潜换,新巢雀谩窥。

双双暮归处,疏雨满江湄。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