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伯王骥(其二)

战获金牌又虎符,南征未许者蓝和。

桥浮栅外元凶逸,疏置筒中间道过。

败掩为功唐李宓,老当益壮赵廉颇。

江枯石烂无人渡,渔户星星鬼火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骥将军在靖远之战中的英勇事迹与战略智慧。首句“战获金牌又虎符”形象地展现了王骥将军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金牌与虎符是古代象征权力与荣誉的标志,暗示了他不仅取得了胜利,还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南征未许者蓝和”则可能暗指王骥将军在南方作战时的艰难与挑战,未许者蓝和可能是指敌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或策略,暗示了王骥将军不仅要面对战场上的敌人,还要应对复杂的战术布局。

“桥浮栅外元凶逸,疏置筒中间道过”这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王骥将军在战术上的巧妙运用。浮桥与栅栏外的元凶逃脱,而中间道路的疏置则可能是在诱敌深入或分散敌人注意力,体现了他在战略部署上的深思熟虑。

“败掩为功唐李宓,老当益壮赵廉颇”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赞扬了王骥将军的军事才能。唐李宓在失败中寻找机会,最终取得胜利;赵廉颇虽年老但依然勇猛,两人都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这表明王骥将军不仅年轻时英勇善战,即使到了晚年,也依然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

“江枯石烂无人渡,渔户星星鬼火多”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战后景象。江水干涸,石头裸露,无人渡江,渔户稀少,鬼火闪烁,营造出一种战争后的荒凉与寂静。这不仅是对战场环境的描述,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牺牲者的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骥将军在靖远之战中的英勇表现和战略智慧的赞美,以及对战争残酷后果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王恭襄琼

中枢魁柄不旁挠,出镇三边地望高。

无事西番降土鲁,有人南赣缚宸濠。

平时料贼谋先中,远道筹粮记最牢。

凭仗子公多气力,老来终得长天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刘侍讲球

夜携小校持小刀,太祖太宗呼声高。

高声未已颈血吐,遂支解之埋狱户。

同官同系马德文,从旁窃血裙。

后来其子得一臂,伴裙葬空坟。

仇家子忽病狂发,拳蹴其父捽父发。

老贼我何雠,我非他人乃刘球,子同小校同时休。

呜呼世间杀人者不死,天生百刑官,不如地下一厉鬼。

鬼而若逢韩柳子,复雠议又纷纷起。

形式: 古风

钟左丞同郭主事循杨忠怀源

廷前封巨梃,驿后覆寒芦,立而射之伤其颅。

颅伤淋漓血被面,非君好杀臣好谏。

臣法法屡变,万死臣亦无馀憾,但愿臣言后不验。

形式: 古风

郭参政绪

大军舍金齿,单骑抵南甸。

峻险不可登,斩棘绳鱼贯。

土官象舆迎,毒雾中胡旋。

擐甲环数重,从行者肉颤。

传檄渡金沙,革心革其面。

侵地既以归,降人亦以献。

冒死成奇功,功奇在不战。

易代始行赏,级一俸加半。

雨露良已赊,劳臣性命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