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一○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慎独时。

人寿百年无以过,心游万仞待何为。

为谋须求心无愧,作事莫幸人不知。

诚尽鬼神犹且惧,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喜欢写诗,写诗是他独自沉思的时候。
人的寿命即使有一百岁也无法超越,他的内心在万丈深渊中游历,期待着什么。
做事情必须追求问心无愧,行事不要期待别人不知道。
真诚对待就连鬼神都会畏惧,欧阳修并非只是喜欢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慎独:独自一人时也能谨慎不苟,保持内心的清明。
人寿:人的寿命。
心游:内心深处的游历或思考。
为谋:做计划,考虑事情。
心无愧:没有内疚或良心上的不安。
作事:做事。
幸:侥幸。
诚尽:真诚到极点。
鬼神:泛指超自然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首尾吟》系列中的第十六首。诗人邵雍以自己的日常行为和诗歌创作来阐述他的道德修养观。他认为,尧夫(邵雍的号)并非单纯喜好吟诗,诗是他内心独处、深思慎行的体现。他强调人生的短暂,百年光阴不应虚度,而应追求内心的深度和广度,思考人生的意义。

诗中提到,人应当在谋划事情时坚守良心,不因私利而感到愧疚;行事时不应期待别人不知晓,而应光明磊落。诗人进一步指出,一个人如果能真诚对待鬼神,连鬼神都会敬畏,这表明他的道德品质之高。最后,再次重申,尧夫写诗并非仅出于爱好,而是出于内心的独白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寓含了邵雍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出其儒家伦理与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融合。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四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春出时。

一点两点小雨过,三声五声流莺啼。

杯深似锦花间醉,车稳如茵草上归。

更在太平无事日,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一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难老时。

齿暮乍逢新岁月,眼明初见旧亲知。

欢情此去未伏减,饮量近来差觉低。

六十七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一一九)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诧老时。

金玉过从旧朋友,糟糠欢喜老夫妻。

瓦烧酒盏连醅饮,纸画棋盘就地围。

六十六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首尾吟(其六十六)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穷理时。

语爱何尝过父子,讲和曾未若夫妻。

恩多意思翻成恨,欢极情怀却似悲。

何事人间不如此,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