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亭

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

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

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

昔我来齐山,山僧迎道傍。

骑马到寺门,乱石屹若墙。

值雨不遍历,但取山泉尝。

牧之旧游处,苔滑屐莫将。

却返弄水涯,隔溪望青苍。

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

云霞与雁鹜,还动秋客肠。

去逾十五年,游宦韩陈梁。

哀哀遘祸殃,乃再居南方。

欲往尚未可,追吟寄支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江上的云像旗帜的脚,墨点般的雁群排列成行。
在平坦的园子里采摘菊花,用上等的桂花酿制美酒。
他说这是什么时节,杜甫正逢重阳节。
喝醉后想起庄周的超脱,嘲笑那些为齐景公忧虑的人。
直到如今,在这孤独的亭子里,只有重阳节的诗篇留存。
当年我来到齐山,山中的僧人站在路边迎接。
骑着马到了寺庙门口,乱石堆砌得像城墙一样。
因为下雨未能遍览,只取山泉品味。
这里是牧之过去游玩的地方,地面长满青苔,鞋子容易打滑。
返回到水边嬉戏,隔着溪流遥望那片青翠。
山顶上看见茅屋,大浪滔滔,日光炽热。
云霞与雁鸭的景象触动了秋天旅人的愁肠。
离开这里已超过十五年,我在韩、陈、梁等地做官。
遭遇不幸,再次南迁居住。
想去却还不行,只能把思念寄托在这首诗中给支郎传递。

注释

江云:江上的云。
如旗脚:像旗帜的脚。
墨点:像墨点。
飞雁行:排列成雁行。
平圃:平坦的园子。
芳菊:菊花。
上水:上等的。
酌桂浆:用桂花酿的酒。
杜子:杜甫。
重阳:重阳节。
庄生:庄周。
齐景伤:齐景公的忧虑。
九日章:重阳节的诗篇。
昔我:从前。
来齐山:来到齐山。
山僧:山中的僧人。
道傍:路边。
值雨:因为下雨。
山泉尝:品味山泉。
苔滑:长满青苔。
屐莫将:鞋子要小心。
弄水涯:水边嬉戏。
隔溪:隔着溪流。
茅屋:茅草屋。
洪波:大浪。
汤汤:滔滔。
雁鹜:雁鸭。
秋客肠:秋天旅人的愁肠。
游宦:在外做官。
韩陈梁:韩、陈、梁三国。
哀哀:悲惨。
支郎:支郎,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鉴赏

梅尧臣的《紫微亭》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赏景的画面。首句“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以江上的云彩比作飘动的旗帜,形象地展现了云的轻盈和雁阵的动态美。接着,“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写诗人于开阔的园圃中采摘菊花,品味桂花酿制的美酒,营造出一种闲适的节日氛围。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点明此时正值重阳佳节,诗人想起杜甫,暗示自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借用庄子超脱的思想,表达对齐景公忧虑无常的嘲笑,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表达了对过去在此地的怀念,尤其是那篇记录重阳节的篇章。诗人回忆起初次来访齐山的情景,僧人迎接,山景奇特,虽遇雨未能遍游,但仍能品味山泉。“苔滑屐莫将”一句,写出岁月流转,人事变迁,连鞋子都因苔藓而变得湿滑。

最后,诗人感叹十五年光阴荏苒,仕途辗转,如今身处南方,想去探访旧游之地却未能如愿,只能借诗寄情给友人支郎。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缑山子晋祠

王子居玉京,故山空寂寞。

犹闻溯月笙,尚想宾天鹤。

翠柏深古坛,丹霞留迥壑。

芝庭谁款扉,旌旗穿林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药]韵

缑山子晋祠.轘辕道

险绝称汉关,晨跻瞻一室。

盘纡石路回,迤逦云峰出。

古壁挂青苍,天风起萧瑟。

洛城西首时,望望平烟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质]韵

缑山子晋祠.少林寺

红旌过翠岑,林际瞻莲宇。

门对几千岩,花开第一祖。

禅庭松色寒,石室苔痕古。

寂寂不逢人,空檐燕方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麌]韵

缑山子晋祠.少姨庙

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

行雨欲随车,望岩非化石。

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

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