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子晋祠.少姨庙

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

行雨欲随车,望岩非化石。

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

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陌]韵

翻译

古老的神祠隐藏在深邃的殿宇中,少室山的群峰青翠如画。
云雨似乎想追随行者的车驾,遥望山岩却并非化石般静止。
常常听说兰花的气息袅袅上升,又有谁能祭奠以椒香的液体。
我托付这信息给洛川的仙女,问她涉水而来究竟能有何益处?

注释

灵祠:古老的神祠。
古殿:古老的殿宇。
少室:少室山。
群峰:众多山峰。
碧:青翠。
行雨:云雨。
车:行者的车驾。
望岩:遥望山岩。
化石:静止不动的石头。
兰气:兰花的香气。
蒸:上升,蒸腾。
椒香液:椒香的液体,可能指祭祀用的酒。
洛川妃:洛川的仙女,古代传说中的水神。
定何益:究竟有何益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景象,以缑山子晋祠和少姨庙为背景。"灵祠古殿深",开篇即展现出祠庙的古老与幽深,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神秘感。"少室群峰碧"则点出周围的自然环境,青翠的山峰与祠庙相映成趣。

"行雨欲随车"运用了拟人手法,仿佛连天上的雨水也为祠庙增添了一份虔诚,似乎在追随香客的车马而来。"望岩非化石"进一步强调了山岩的生机,暗示着这里并非死寂,而是充满活力。

"常闻兰气蒸"通过兰花的香气,渲染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暗示着祭祀活动中的洁净与神圣。"谁奠椒香液"则直接描绘了祭品的馨香,表达了对神灵的敬奉。

最后两句"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诗人以洛川仙女的典故,表达对少姨庙中女神的敬意,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疑问,即即使女神能渡过江河,对于凡人的祈愿又能带来多大的帮助。这句诗寓含了对人神交流的思考,增添了哲理意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祠的环境,融入了神话传说,既有对神灵的敬畏,也包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与内省。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缑山子晋祠.启母石

旷哉嵩室阳,神怪所栖宅。

苍石不知年,灵熊去无迹。

烟岩想桂宫,苔壁疑椒掖。

不学舜娥悲,潇湘竹枝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陌]韵

缑山子晋祠.天封观

车马云外来,衣沾半山雨。

弭节扣真居,扪萝笑尘矩。

回溪响石丛,灵茹抽岩坞。

玉槛刻年华,应无愧前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麌]韵

董安员外之信州铅山簿

古岸绿蒲老,春帆逆水轻。

烹鲜聊以芼,溯险复兼程。

可用兹时乐,无将远道惊。

曾为江上客,因赠北人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

一日复一朝,一暮复一旦。

与子相经过,少会不言散。

我心终未极,岁月忽云晏。

嘶马思长道,孤鸟逐前伴。

驾言慕俦侣,怀抱若冰炭。

南临白水湄,风雪振高岸。

意恐慈母念,疾驰节已换。

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

弊裘一以缝,征尘一以浣。

而我客大梁,衣垢自悲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