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二)

秦赵会渑池,相如称勇智。

秦人诈不行,赵亦严兵备。

瑟缶互相击,计实同儿戏。

何不讲战守,乃以人国试。

沛公赴鸿门,累卵危不啻。

项庄剑已拔,亚父玦屡示。

如厕间道归,偶值猛虎睡。

轻兵蹑其后,釜鱼那能避。

不见楚怀王,留秦死秦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此诗《咏史(其二)》由清代诗人翁照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政治智慧与策略的深刻理解。

首句“秦赵会渑池,相如称勇智”描绘了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在渑池会盟的情景,暗示了外交策略与个人智谋的重要性。接着,“秦人诈不行,赵亦严兵备”揭示了双方在会盟中的谨慎与警惕,体现了古代外交中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智慧。

“瑟缶互相击,计实同儿戏”将外交谈判比作儿童的游戏,形象地表达了谈判过程的轻松与复杂并存的特点。然而,“何不讲战守,乃以人国试”则提出了疑问,批评了通过战争试探对方的鲁莽行为,强调了和平与防御策略的重要性。

接下来,“沛公赴鸿门,累卵危不啻”引用了刘邦赴鸿门宴的故事,展示了面对危机时的冷静与机智。而“项庄剑已拔,亚父玦屡示”则描述了宴会中的紧张气氛和潜在的危险,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如厕间道归,偶值猛虎睡”这一段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刘邦逃脱的过程比作在危险中寻找机会,既表现了人物的机敏,也寓意着在困境中寻求生路的智慧。

最后,“轻兵蹑其后,釜鱼那能避”进一步强调了行动的迅速与果断,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逃脱的困境,也能找到出路。而“不见楚怀王,留秦死秦地”则以楚怀王被扣留秦国而死的故事作为结尾,警示人们在外交与政治斗争中要谨慎行事,避免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的引用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古代政治智慧与策略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和平、谨慎以及机智的推崇。

收录诗词(16)

翁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三)

嬴秦失其鹿,群雄互吞啮。

沛公能任人,左右有三杰。

炎威既赩张,西楚遂灰灭。

一朝飞鸟尽,良弓自摧折。

功人既囚絷,功狗焉望活。

而胡丰沛游,歌风起激越。

韩彭并菹醢,猛士惧流血。

谁愿守四方,保身自明哲。

形式: 古风

咏史(其四)

武皇重经术,发策策贤良。

广川抱硕学,天人语周详。

贾茂董更醇,治道通阴阳。

而胡命世材,出俾相骄王。

守正端轨则,推诚化披猖。

留滞终外藩,稍异投沅湘。

曲学阿世人,升之在庙廊。

汉业不复兴,格心谁周防。

叶公空好龙,见龙乃张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归愚沈少宗伯予告归里(其一)

片帆潞河来,相值在泲水。

知水予告归,南云指故里。

敬读御赐诗,千丈荣光起。

载赓洵一德,眷注情无已。

遭逢媲虞唐,进退善终始。

公归有程期,我老失准轨。

离筵布南池,鸣蝉绿阴里。

无计更挽留,去去波如驶。

但愿南风狂,维解舟仍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归愚沈少宗伯予告归里(其二)

忆昔初识公,其岁当壬午。

两地合云龙,侨札通缟纻。

吴门与暨阳,来往互宾主。

矻矻商古今,硁硁订出处。

龙跃终升天,云散难作雨。

遥遥两地分,间隔寒与暑。

云龙今复合,情深逾昔者。

齿增易惊惕,道进无违拒。

相期同惜阴,晚节师侃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