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
阳春先唱后,阴岭未消时。
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
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趣味。
"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开篇即指出诗人对于前人诗作的广泛涉猎,却未曾发现专门描写秋天雪景的作品。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渊博学识,也隐含着他对此主题独特感受的期待。
"阳春先唱后,阴岭未消时",这里的“阳春”指的是晴朗的春日,而“阴岭未消时”则是说在阴冷的山岭上雪尚未融化。这两句交织出季节与天气之间微妙的对比,以及时间流转中自然界的变迁。
"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诗人细腻地描绘了秋雪覆盖下的草木景象。草尖上的霜花凝结得很厚重,而松树间则是鹤停留的踌躇。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状态,强调了秋雪给自然界带来的静谧与肃穆。
"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最后诗人提醒自己不要独自占有这美好的景致,而是要与那位管理着白云的神灵共同欣赏。这里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齿齐臕足毛头腻,秘阁张郎叱拨驹。
洗了颔花翻假锦,走时蹄汗蹋真珠。
青衫乍见曾惊否,红粟难赊得饱无。
丞相寄来应有意,遣君骑去上云衢。
宪府触邪峨豸角,璅闱駮正犯龙鳞。
那知近地斋居客,忽作深山同宿人。
一盏寒灯云外夜,数杯温酎雪中春。
林泉莫作多时计,谏猎登封忆旧臣。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