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贾傅庙

昔读《治安策》,今谒太傅祠。

骨鲠有如此,英灵或在兹。

吊原宁无感,赋鵩终有疑。

直士多放斥,佞人每高驰。

汉文称令主,逆耳犹见遗。

如逢昏与暴,杀人固其宜。

湘江有流藻,可以荐明粢。

褰帟拜遗像,流涕满裳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陈秀民所作的《谒贾傅庙》。诗中以追忆贾谊(贾傅)的骨鲠之气和英灵之魂为线索,表达了对贾谊的敬仰之情。

首句“昔读《治安策》,今谒太傅祠”点明了诗人曾经阅读过贾谊的《治安策》,并在今日前往拜谒贾谊的祠庙。接着,“骨鲠有如此,英灵或在兹”赞美了贾谊的正直刚毅,以及他的精神可能仍然存在于祠庙之中。诗人通过“吊原宁无感,赋鵩终有疑”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疑惑,即面对贾谊的墓地,自己是否能不被触动,而赋鵩(一种象征死亡的鸟)的传说也引发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

“直士多放斥,佞人每高驰”描绘了历史上正直之士往往遭受贬谪,而奸佞小人却常常得志的情形,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接下来,“汉文称令主,逆耳犹见遗”提到汉文帝虽为明君,但仍然未能完全采纳贾谊的谏言,进一步强调了正直之言的不易被接受。

“如逢昏与暴,杀人固其宜”则表达了在昏庸暴虐的统治下,有时杀人可能是合理的观点,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最后,“湘江有流藻,可以荐明粢”引用湘江的流水和祭祀用的明粢(祭祀时供奉的食品),象征着对贾谊的纪念与怀念。诗人“褰帟拜遗像,流涕满裳衣”亲自前往祠庙,恭敬地拜祭贾谊的遗像,并泪湿衣裳,表达了对这位先贤的深切哀思与崇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贾谊生平事迹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正直人格的崇尚,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收录诗词(40)

陈秀民(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嘉兴人。博学善书。为武冈城步巡检,知常熟州。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有《寄情稿)

  • 字:庶子
  • 籍贯:元温州

相关古诗词

赋得乌夜啼送苏彦刚奉母归汴

城头月白乌夜啼,上下择木不肯栖。

昔日养雏今已飞,哑哑唤母登好枝。

乌啼亦有树,子行得无归。

车中娘娘发素垂,綵旌日向东京驰。

东京土美桑枣肥,衣食可以无寒饥。

乌夜啼,啼何为,岁将晏矣归来兮!

形式: 古风

题江山万里图

曹郎胸中墨数斗,笔下烟云千万重。

昆崙积石泰华接,潇湘云梦银河通。

岷峨翠流三峡水,衡岳青莲五老峰。

清溪九曲处士屋,丹霞百丈神仙宫。

下有临渊欲坠之灵石,上有参天不老之长松。

岚光雨气迷远近,咫尺万里将无穷。

谁知大地山河境,乃在冰缣意匠中。

我今抚卷三叹息,画史真能夺化工。

形式: 古风

鹊喳喳

鹊喳喳,乌嚄嚄,飞语流言满城郭。

日东升,月西落,今日之日已非昨。

贵人有病不饮药,女巫降龙,神歌噩噩。

天漫漫,地漠漠,氓之蚩蚩罔知觉。

马出河,龟出洛,天下文明圣人作。

形式: 古风

寄题集上人清晖楼

山水含晖翠欲流,上人于此结飞楼。

高明不比人间住,缥缈浑如天上游。

璧月光涵吴苑夜,金莲香引洞庭秋。

几时借得浮丘鹤,与尔题诗在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