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其五)

樵夫跣足下层峦,大笑渔翁溪上寒。

山色横担廛市去,家家门底透长安。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樵夫跣足下层峦”,描绘了樵夫赤脚行走于山间小路的情景,表现了劳动者的朴实与勤劳。这里的“跣足”即赤脚,“层峦”则指层层叠叠的山峰,形象地展示了山地的险峻和樵夫的劳作环境。

次句“大笑渔翁溪上寒”,转而描写渔翁在溪边的场景,通过“大笑”二字,不仅表现了渔翁的乐观态度,也暗示了他可能在寒冷的溪边找到了某种乐趣或满足感。这一句通过对比樵夫与渔翁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不同职业者面对自然时的不同心境。

第三句“山色横担廛市去”,描绘了山色横跨城市,仿佛将城市担在肩上的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色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一句“家家门底透长安”,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长安”通常被视为古代中国的首都,象征着繁华与富裕。诗句意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6)

释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韶石渡头,舟横野水。汾阳浪里,棹发孤烟。

云月无私,溪山岂异。一言合辙,千里同风。

八千弟子今何在,万里山河属帝家。

形式: 偈颂

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

须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形式: 偈颂 押[齐]韵

过去已过去,未来且莫算。

正当现在事,今朝正月半。

明月正团圆,打鼓普请看。

形式: 偈颂 押[翰]韵

冷似秋潭月,无心合太虚。

山高流水急,何处驻游鱼。

形式: 偈颂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