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元美(其二)

若问除书意,君何异积薪。

姓名常借客,踪迹竟疑人。

为郡空高第,当朝各要津。

拂衣吾所欲,不是避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元美(其二)》。诗中以“除书”为题,寓意深刻,情感丰富。

首句“若问除书意”,诗人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出对“除书”的思考与探讨。接着,“君何异积薪”,运用比喻手法,将“除书”比作堆积如山的柴火,暗示了权力更迭、人事变迁的深刻主题。

“姓名常借客,踪迹竟疑人”,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权力与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借客”和“疑人”的描述,表达了在权力斗争中,个人的真实身份往往被模糊,甚至被遗忘的无奈与悲哀。

“为郡空高第,当朝各要津”,这两句则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虚伪与浮华。诗人指出,虽然官员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但这些成就却可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着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后,“拂衣吾所欲,不是避风尘”,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官场纷争、追求内心清净的愿望。这里的“拂衣”不仅是一种动作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除书”这一特定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权力、身份、官场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反思。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寄元美(其三)

渔阳春欲尽,汉使未堪愁。

边郡多豪侠,风尘一壮游。

浮云寒大漠,白日澹幽州。

莫更观辽海,萧条正北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元美(其四)

何悟淹为郡,风尘日以难。

宦情疏自解,人事拙相看。

高枕西山色,清斋大麓寒。

期君秋月满,从此挂吾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

何来漳水上,早晚发长安。

放逐吾曹在,风尘此道难。

孤城高自卧,万事醉相看。

莫击邹阳剑,霜飞五月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郡斋与元美赋

握手今何在,高斋共此樽。

众人方睥睨,二子向乾坤。

经术从吾浅,诗名得尔尊。

当时杨马辈,谁复在金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