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诗中描绘了诗人夏日巡视时偶遇友人的场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事的感慨。
首句“何来漳水上”,以问句开篇,引人遐想,似乎是在询问友人从何处而来,营造了一种意外相遇的惊喜感。接着“早晚发长安”则透露出友人即将离开的信息,暗含离别的不舍之情。
“放逐吾曹在,风尘此道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可能遭遇的困境和挫折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身陷困境的无奈。这里的“放逐”不仅指地理上的远离,也暗示了政治或生活上的不顺,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孤城高自卧,万事醉相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孤城,内心平静却也略带忧郁的状态。通过“万事醉相看”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的超然态度,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洒脱。
最后,“莫击邹阳剑,霜飞五月寒。”这两句以邹阳剑的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邹阳剑的故事寓意着友谊的珍贵和忠诚,而“霜飞五月寒”则预示着即使在困难和寒冷的环境中,友情也能像冬日里的暖阳,给予彼此温暖和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偶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复杂世事中的超然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