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

何来漳水上,早晚发长安。

放逐吾曹在,风尘此道难。

孤城高自卧,万事醉相看。

莫击邹阳剑,霜飞五月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诗中描绘了诗人夏日巡视时偶遇友人的场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事的感慨。

首句“何来漳水上”,以问句开篇,引人遐想,似乎是在询问友人从何处而来,营造了一种意外相遇的惊喜感。接着“早晚发长安”则透露出友人即将离开的信息,暗含离别的不舍之情。

“放逐吾曹在,风尘此道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可能遭遇的困境和挫折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身陷困境的无奈。这里的“放逐”不仅指地理上的远离,也暗示了政治或生活上的不顺,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命运的关切。

“孤城高自卧,万事醉相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孤城,内心平静却也略带忧郁的状态。通过“万事醉相看”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面对复杂世事时的超然态度,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生活的洒脱。

最后,“莫击邹阳剑,霜飞五月寒。”这两句以邹阳剑的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邹阳剑的故事寓意着友谊的珍贵和忠诚,而“霜飞五月寒”则预示着即使在困难和寒冷的环境中,友情也能像冬日里的暖阳,给予彼此温暖和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偶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复杂世事中的超然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郡斋与元美赋

握手今何在,高斋共此樽。

众人方睥睨,二子向乾坤。

经术从吾浅,诗名得尔尊。

当时杨马辈,谁复在金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元美(其一)

吾曹天地在,不惜滞风尘。

意气能无合,文章自有真。

齐名他日事,侧目此时人。

为别还秋色,樽前白发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元美(其二)

把酒论离索,褰帷送友生。

白云高大麓,秋色重孤城。

偃蹇还诗句,萧条自世情。

赠君无赵璧,落日片心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黄河

复就三秦役,还为四牡歌。

北风扬片席,大雪渡黄河。

才岂诸郎少,名非一郡多。

儒官明主意,吾道好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