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城南双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涌波。

隔断中原万馀里,耳边无处闻弦歌。

我来正值兵戈后,厌听边声出刁斗。

壮士沈雄细柳营,岂效棘门空赳赳。

金戈铁马拥云雾,顾尔群凶如培塿。

军中大将汉武侯,气吐虹霓横素秋。

七擒七纵平其酋,杀气惨淡空中收。

群氓趁虚出方物,蒟酱莋马随氂牛。

蛮语侏离若禽鸟,笑听华言不谙晓。

纵横跋扈无尊卑,翻觉王臣眼中小。

回首令人忆中国,拔剑高歌倚天立。

碧鸡苍苍元气湿,梁王宫殿为荆棘。

鹧鸪朝鸣狐夜集,金满床头总何益。

不如一醉杏花村,濯足昆明看山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云南》描绘了云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文化氛围。诗的前四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城南双塔的峻峭与城北山脉的壮丽,暗示了边疆的辽阔与偏远。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战乱之后的感慨,厌倦了边疆的战鼓声,希望军队能展现出真正的英勇而非表面的炫耀。

诗人将目光投向军中的将领,以汉武帝自比,强调其威严和智勇,通过“七擒七纵”典故,展现其征服蛮夷的赫赫武功。然而,他也揭示了当地蛮夷文化的独特性,语言不通,行为粗犷,与中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云南现状的反思,碧鸡山的苍茫、梁王宫殿的荒凉,以及鹧鸪和狐的象征,都寓含着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之感。诗人最后流露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宁愿在杏花村畅饮,也不愿沉溺于权势带来的虚荣。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云南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0)

史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出猎

滇阳地阔平如掌,银汉无云气清朗。

五陵公子猎秋风,快马踏沙蹄不响。

三千健儿意气同,手撚羽箭腰悬弓。

杀声日暮动南极,远近一过山林空。

良犬争驰疾于电,狡兔呜呼命如线。

苍鹰脱鞲云际来,击落鴐鹅翅为剑。

旌旗翩翩晚明灭,黄尘涨天笳鼓咽。

青兕玄熊马上驮,争还喜似成功捷。

山河混一升平久,此乐何须印如斗。

视我区区草莽臣,壮心不在诸公后。

形式: 古风

捣衣曲

西风落梧桐,凉透纱窗里。

无限玉关情,暗逐风声起。

梧桐落尽芙蓉衰,含愁强整边城衣。

妾心如丝为君理,头绪虽多终自持。

箧笥纷纷出素帛,染紫翻红费颜色。

双杵捣砧空外鸣,声声尽是闺中力。

火燃金斗熨贴平,纫针补缀对短檠。

自把腰身试宽窄,恐君不称平生情。

妾心用尽君应识,愿君著时须爱惜。

形式: 古风

画马歌

房公平生爱挥洒,醉扫骅骝动朝野。

致使无心入神妙,声名不在韩曹下。

复为何人写此图,意态深稳皆良驹。

奚官森列不敢骑,仗退畏脱黄金羁。

青骢衮尘赤骠嘶,落花缤纷满大堤。

后来八疋亦殊相,可与八骏争驱驰。

天上人间遗笔迹,华山之阳若云集。

凤膺龙眷总相似,苜蓿连天暮云碧。

形式: 古风

送张子宜赴京

乐圃先生我乡里,天外相逢官济济。

阙下公卿半老儒,朝朝待漏金门里。

君独胡为入瘴烟,王事贤劳同一体。

渥洼神驹暂挫辱,蒿莱槁死终为耻。

孔明固弃南阳居,谢傅亦作东山起。

冯唐仕汉经两朝,有才不用空老矣。

人生济遇自有时,莫叹沈沦百僚底。

今朝重著祖生鞭,直上鹏程万馀里。

匹马寒嘶剑阁风,断云时送巫山雨。

岂无词赋拟高唐,长剑还须向天倚。

东望蓬莱缥缈间,龙楼凤阁参差峙。

翰林耆旧皆名公,相见论心尽终始。

此时问我烦致申,毋惜安缄寄双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