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其二)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其二)》。从诗句来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枇杷花的美丽景象,并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愿涉足官场的心态。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这两句通过精妙的比喻,将枇杷花的叶子比作浅绿色的薄纱,而花则像轻盈的红粉色芙蓉。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情感宣泄。这里的“此花”指的是枇杷花,而“兼解语”意味着如果这花能懂得语言,“推囚御史定违程”则表达了诗人不愿被束缚在官场规矩中,希望能够像一位御史那样自由地行走江湖,但又知道自己并不适合这种生活,因此感叹“违程”,即偏离了自己的本性和理想。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个人自由与官方职责之间冲突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白居易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高超造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亚枝花

山邮花木似平阳,愁杀多情骢马郎。

还似升平池畔坐,低头向水自看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上笛

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

此时闻者堪头白,况是多愁少睡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江岸梨花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夜深行

百牢关外夜行客,三殿角头宵直人。

莫道近臣胜远使,其如同是不闲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