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其一)鹅湖寺道中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翻译

床榻设在殿堂的阴影下,清风吹来,凉飕飕的十分舒爽,长长的回廊里,响着淙淙的流水声。附近的山上,树木萧森,云气缭绕,传来了鹧鸪的啼叫,山下,清溪潋滟,稻浪翻滚,随风飘散着谷子的香味。
日落时分,忽然来了一阵急雨,为赶归程,只好冒雨而行,山村园圃之间的小路,在雨中变得迷茫难辨了。路上的行人看见我们疲于奔命的模样,都相视而笑:为着游山玩水,竟弄得这样狼狈匆忙!

注释

章:通“橦”,大木材。
云木:凌云之树木。
钩辀:鹧鸪呜叫声。
稏:生长于江南的一种稻子。
微茫:隐约模糊。
有底忙:如此匆忙。
底:如此、如许。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行图景。"一榻清风殿影凉",开篇即以清凉的殿影和微风暗示了环境的宁静。"涓涓流水响回廊",流水声在回廊间轻轻响起,增添了空间的动态感,仿佛能听见自然的低语。

"千章云木钩辀叫",千重树木中传来鸟儿的鸣叫声,"钩辀"可能是指某种鸟的叫声,富有乡野情趣。"十里溪风䆉稏香",十里溪边,稻米的香气随风飘散,展现了丰收的季节和田园风光。

"冲急雨,趁斜阳",诗人不畏风雨,选择在夕阳西下时赶路,显示出坚韧与决心。"山园细路转微茫",山路蜿蜒,视野变得模糊,更显行进中的迷茫与探索。

最后两句"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表达了诗人虽然疲惫,却因对林泉之美的追求而甘愿被人嘲笑,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眼光的淡然。

整体来看,辛弃疾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行的见闻和心境融入词中,展现出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执着。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三)鹅湖归病起作

翠竹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

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

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齐歌。

醉中只恨欢娱少,明日醒时奈病何。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四)重九席上再赋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三)败棋赋梅雨

漠漠轻云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

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

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

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三)

指点斋尊特地开。风帆莫引酒船回。

方惊共折津头柳,却喜重寻岭上梅。

催月上,唤风来。莫愁瓶罄耻金罍。

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