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八)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蜿蜒的形势已经持续很久,正直的道路在此处到达尽头。
难道没有感念恩德的人吗?但世俗风气却使这种精神衰落。
在园子里劳作是多么卑微,而他在高洁之中独自闪耀。
世道不容他,唉,感叹张长公的境遇。

注释

逶迤:形容道路或山脉曲折绵延。
骨鲠:比喻正直刚直,不屈不挠。
感激者:指有感恩之心、知恩图报的人。
颓此风:败坏这种风气。
灌园:从事园艺劳动,比喻地位低下。
皎皎:光明磊落,清白。
于陵:可能指某位高尚的人物,也可能象征高尚的品质。
世道:社会风气和时代背景。
张长公:可能是历史上某个以清高著称的人物,具体身份需要更多上下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属于他的《感遇》系列诗作。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诗句。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这里“逶迤”形容事物发展或变化的样子,“骨鲠”则是形容坚硬、强劲的意思。整句话表达的是某种势力或思想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变得非常坚固到无法改变的地步。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诗人质疑是否没有人对这种状况感到愤慨和不满,但现实社会却让这种风气逐渐消亡。

“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这里的“灌园”可能指的是某种清净或美好的地方,“鄙”则是粗野、简陋的意思。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而“皎皎于陵中”则是描写一种超脱世俗,清洁庄严的氛围。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世风尚与个人理想之间矛盾的感慨,以及对于某位先贤(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正直之士,如张良、张衡等)无法相容于现实世界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孤高情怀。

收录诗词(129)

陈子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伯玉
  •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 生卒年:公元661~公元702

相关古诗词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一)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

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

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形式: 古风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二)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

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

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形式: 古风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六)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

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

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