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来自岭海者云扶桑花也予昔所见殊不类是殆大苏所咏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拂桑耳花家剪双头见寄始觉首四作之误乘酒漫成六首以赎差错插砚水瓶嫣然有笑语意岂亦怜老人之衰眊耶复取馀沥浇之当缠头耳滇蜀村歌云披蓑衣打杖头鼓风流在何处予拟答乡谚云雪落长江里依旧化作水何不落则雨却要是个底不知花神有知作何平章夜见梦云叟所谓黄连树下弹琴也(其四)

翠幄青栏半面扶,烘脂炙粉照苍梧。

稍疑垆妇频中酒,莫认昭君肯嫁胡。

幸尔波帆收北指,惭余霜鬓对东涂。

嫣然一笑如相问,侬是南鹏第几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种名为扶桑花的植物的细致观察与赞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扶桑花的独特魅力。

首句“翠幄青栏半面扶”,以“翠幄”和“青栏”形容扶桑花的绿叶与枝干,仿佛是翠绿色的帷幕和青色的栏杆,形象地展示了扶桑花生长环境的清新与生机。接着,“烘脂炙粉照苍梧”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扶桑花比作涂抹了脂粉的女子,光彩照人,如同照亮了苍梧山,突出了花朵的鲜艳与美丽。

“稍疑垆妇频中酒,莫认昭君肯嫁胡”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扶桑花的娇艳与独特。垆妇与昭君的故事,分别象征着美酒与远嫁异国的女性,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扶桑花既不沉醉于酒色也不轻易远嫁他乡的品质的赞赏。

“幸尔波帆收北指,惭余霜鬓对东涂”两句,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诗人庆幸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扶桑花,同时也对自己已逝去的青春感到一丝遗憾。

“嫣然一笑如相问,侬是南鹏第几雏”结尾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扶桑花以生命,仿佛它在微笑询问诗人:“您是谁?”诗人则自谦地回答:“我是南鹏的第几个孩子。”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扶桑花的细腻描绘与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寄吴通府以墨见寄

紫髯旧映郡斋长,闻道髯今亦著霜。

去定将军呵醉尉,生犹碑字满襄阳。

残躯乍别阿鼻鬼,宝匣遥飞片脑香。

近日东陵瓜好不,几从炎热转清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魏文靖公卮贮以梓匣辄赋

魏家名德并恢恢,魏氏宗彝并伟瑰。

既有贞观丞相笏,复传文靖钜公杯。

金螭百只誇谁氏,火色千陶翠此枚。

贳取邻醅赏新购,先浇一滴向西飞。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