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汪藻所作,名为《题大年小景》。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晨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天一色的广阔与静谧,以及晨曦初照下江面的朦胧美。
首句“忽惊坐上江天渺”,以“忽惊”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意外发现美景的惊喜感,同时点明了观景的位置——坐于江边之上,视野开阔,江天相连,给人以辽阔无垠之感。“半幅鹅溪写霜晓”则进一步描绘了画面的细节,仿佛一幅精美的鹅溪绢画,将霜降后的清晨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接着,“风低黄芦潮欲到,平沙无人喧宿鸟”两句,通过风、芦苇、潮水和寂静的沙滩,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和谐与宁静的画面。风轻拂过黄芦,似乎预示着潮水即将来临,而沙滩上空无一人,只有宿鸟的鸣叫,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宁静。
“而来著眼应万里,开卷尺馀那尽了”两句,表达了对这幅小景画的赞叹之情。即使只有一尺余的画卷,却能让人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中,感受万里江山的壮丽。
“须知王孙寄笔力,平日气吞云梦小”则借用了典故,赞美画家的技艺高超,能够以小见大,将宏大的云梦泽收入笔端,展现出画家深厚的功底和广阔的胸襟。
“故将点缀调儿辈,不待淋漓翻墨沼”表明画家在创作时注重细节的处理,巧妙地运用色彩和线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无需过分渲染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接下来的几句“滕王蛱蝶往谁并,曹霸骅骝今已少”则是对历史名画和画家的引用,表达了对古代艺术大师的敬仰之情,并暗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稀缺性。
最后,“坐令好事费百金,窗几短屏横轴绕。君家此本传几世,羁客见之先绝倒”描述了这幅画的价值和流传情况,以及它对观赏者产生的强烈情感反应。画作不仅价值连城,而且是家族传承的瑰宝,让旅居异乡的游子为之倾倒。
“江头历历旧行处,好在渔矶落寒潦。浮家泛宅归去来,还看飞鸿卧林杪”则以江边行舟、渔矶、寒水和飞鸿为元素,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小景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