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同元美赋得明字

落日千山短发明,萧条转见故人情。

时危小郡徵求少,秋到高斋卧理清。

岂谓文章妨遇合,深知偃蹇负平生。

论心对我杯中物,握手看他世上名。

遂使浮云愁大陆,何来二子在孤城。

风尘如此仍为守,愧尔新诗满帝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郡斋同元美赋得明字》。诗中描绘了落日余晖与千山之景,营造出一种萧瑟而深沉的氛围,同时表达了对故人情谊的深切怀念。诗人在危难之际,虽身处小郡,却能静卧理清思绪,体现出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岂谓文章妨遇合,深知偃蹇负平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与个人际遇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文章并非妨碍人生际遇的因素,而是可能因个人才华未展或命运多舛而遗憾终身。这种对自我价值和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

“论心对我杯中物,握手看他世上名。”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饮酒谈心,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情感交流,也暗含了对对方成就的欣赏与敬佩。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才华与名声的肯定。

“遂使浮云愁大陆,何来二子在孤城。”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对时代动荡、人才稀少的感慨,同时也对两位朋友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相聚表示了欣慰与感慨。

最后,“风尘如此仍为守,愧尔新诗满帝京。”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情感与主题,既是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无奈与坚守,也是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自豪。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友人新作广受赞誉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在文学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的自责与遗憾。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友情、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五陵佳气蓟门东,此地车书四海同。

叶令远为朝会使,汉家新起建章宫。

君王受计当天下,月朔垂衣出禁中。

台史莫疑凫屡至,都人已识马能工。

三齐郡国推高第,百里弦歌播大风。

清问即求封禅草,好因文似荐扬雄。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题徐子与门生汪惟一竹邱图

灵邱隐者一逃名,万竹临江见厎清。

徙倚七贤相寄傲,便娟二女重含情。

葛陂讵信双龙影,嶰谷空传五凤声。

风雨长教秋色驻,冰霜兼与岁寒盟。

投竿渭水才堪老,受简梁园赋已行。

愿得此君开蒋径,不妨佳客醉宜城。

浮云西北来何莫,今日东南美自并。

截作武陵溪上笛,方知马援有门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留子与署中

杭城落月早潮生,宪府松杉风乱鸣。

伏枕待三从劾免,移文满百不留行。

何人更许弹冠会,唯尔还堪倒屣迎。

十载寒温无长物,一时出处有馀情。

酒斟白玉吴姬色,赋掷黄金楚客声。

大抵冥鸿心自远,曾来老骥气难平。

浮云在昔悬秦望,北斗依然捧汉京。

吏挟江湖才是傲,交论冰雪未为清。

官联西省闻题柱,家本同乡见请缨。

谁似两朝衔宠遇,它如群少失纵横。

樽前且抗持螯手,世上空传染翰名。

须听松杉风再起,晚潮乘月到杭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与刘宪使过子与大佛寺

西湖斜日净风烟,北岭苕荛出半天。

磴道乍从空外转,楼台已入镜中悬。

塔分西域铜瓶势,石纪秦官锦缆年。

白社但须彭泽酒,青山不用华家钱。

波摇玉树堪双映,月上珠林好独眠。

我辈自狂君莫讶,平生未敢谬周旋。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