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时铭的《题明妃出塞卷子》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以王昭君出塞和亲为题材,展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坚韧。首句“塞草茫茫塞雪紫”以苍茫的塞外景色开篇,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严寒。接下来的“沙啄蛾眉寒瘃指”细致描绘了昭君在恶劣气候中的艰辛,蛾眉微蹙,手指冻疮,形象生动。
“妾身辛苦事和亲,万里关山从此始”直接表达了昭君出塞的决心与辛劳,万里行程的开始,预示着她将面临的漫长离愁。“日落穹庐望汉宫”则通过日落这一意象,寓言昭君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汉宫的遥望。
“禾央宫月半朦胧”描绘了夜晚宫中的景象,昭君虽然身处宫廷,但与君王的距离遥远,只能在朦胧月色中寄托哀思。“宫中自识君王面,偶隔君门一万重”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阂,昭君虽有幸得见君王,但实际距离如同千山万水般难以逾越。
后半部分,“小弦声嘈大弦急”运用音乐比喻昭君的心情,琵琶声的急促象征她内心的苦闷与挣扎。“弦急弦嘈如帛裂”形象地写出音调的悲切,而“琵琶抛却不成弹”则寓言昭君的绝望与放弃,暗示她的命运如同断弦之琵琶,无法再奏出希望的乐章。
最后两句“和亲辛苦惟妾身,汉家十载无边尘”总结了昭君的付出,十年的和亲生涯伴随着无尽的战乱。“回头翻觉君恩重,胜作《长门赋》里人”表达了昭君对君王的感激之情,即使身处困境,她仍认为君恩深重,胜过历史上失宠的陈皇后(《长门赋》主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昭君出塞的艰辛,情感深沉,富有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