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

偶上瑶台第一重,晴光翠色点芙蓉。

尘埋秦政千年璧,月照茅君九老峰。

汉室当时栖隐士,华阳何处觅仙踪?

我来不尽登临兴,独对苍岩万古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茅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思。首句“偶上瑶台第一重,晴光翠色点芙蓉”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登上山顶后所见到的美景,阳光与翠绿交织,仿佛点缀在芙蓉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尘埋秦政千年璧,月照茅君九老峰”两句,将视线拉回历史,通过对比古代帝王的遗迹(秦始皇的玉璧)与传说中的仙人(茅君及其九位老友)的居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神话传说的感慨。玉璧被尘土掩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沧桑;而月光照耀下的仙人峰,则寄托了人们对不朽与仙境的向往。

“汉室当时栖隐士,华阳何处觅仙踪?”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与现实、人间与仙境的对比,询问着汉代隐士的踪迹,以及在华阳(地名)是否能找到真正的仙人。这一问,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高士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反思。

最后,“我来不尽登临兴,独对苍岩万古松”表达了诗人虽已尽享登山的乐趣,但心中仍充满未尽之意,独自面对着古老的岩石与万年的松树,似乎在思考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与宇宙真理。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文化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历史变迁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88)

张鹏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吴门访李光禄故宅遂宁李子静

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

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

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皂河化险为平

高挂蒲帆巨浪中,青山如画水溶溶。

势翻云汉飞霖雨,影息蛟龙靖北风。

两岸桑麻随棹碧,一天皓月印潭空。

欲寻当日封堆处,极目田禾翠色浓。

形式: 七言律诗

鸡头关怀古

留侯祠在碧云岑,览古怀贤尚可寻。

黄石授书原有意,赤松辟谷岂无心?

勋名事业存天壤,忠孝神仙自古今。

转惜淮阴城下水,终风卷浪动哀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潼关

潼关天险带河流,锁钥秦川扼九州。

三晋清光临古渡,二华晴翠满城楼。

风腥铁马华阴戍,波涌娲陵绿水洲。

多少英雄眼底事,麒麟台上角声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