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馀春慢.和徐竹逸花溪即事韵却赠

乘兴寻芳,晴丝不断,忘却春光将老。

争传茂苑,花事澜翻,怎耐一天风扫?

齐女门前有园,白白红红,不知多少。

更轻盈杨柳,绿阴深处,暗藏苏小。

入门后,亭阁参差,游人稠沓,总向花溪喧闹。

幼舆独坐,丘壑增妍,燕语莺声俱好。

整日挥毫赋诗,把酒论文,二三年少。

取阳春曲送春归,春色依依回绕。

形式:

鉴赏

这首《惜馀春慢》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钱肃润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花溪的美景与热闹场景,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

开篇“乘兴寻芳,晴丝不断,忘却春光将老”,诗人乘着兴致寻找春日的美景,晴空中的细丝仿佛连绵不绝,让人忘记了春光即将消逝的现实。接着“争传茂苑,花事澜翻,怎耐一天风扫”,茂盛的园林中花开正盛,如同波涛翻滚,但一场风来,又让这繁花似锦的景象显得脆弱而短暂。

“齐女门前有园,白白红红,不知多少”描绘了齐女家门前的花园,花朵色彩斑斓,数量众多,美不胜收。接下来“更轻盈杨柳,绿阴深处,暗藏苏小”,轻盈的杨柳在绿荫深处隐藏着苏小小这样的佳人,进一步渲染了花溪的幽静与神秘。

“入门后,亭阁参差,游人稠沓,总向花溪喧闹”写出了进入花溪后的景象,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游人如织,喧嚣热闹,与前面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了春日花溪的另一面。

“幼舆独坐,丘壑增妍,燕语莺声俱好”,这里引用了晋代名士孙登(字幼舆)独坐山林、欣赏自然之美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花溪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同时,丘壑之美因春日的到来而更加迷人,燕子的呢喃和黄莺的歌唱也增添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整日挥毫赋诗,把酒论文,二三年少”,描述了诗人与年轻朋友们整日沉浸在赋诗、饮酒、讨论学问的乐趣中,享受着青春的时光。而“取阳春曲送春归,春色依依回绕”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不舍,希望春天能够永远停留,用音乐和诗歌留住这份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花溪的美丽与热闹,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收录诗词(25)

钱肃润(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庭春色.送华吏部凰超公入华孝子祠

我过堂前,一翁危坐,凛若明神。

看头颅如雪,居然总角;丰容柔娈,未琢天真。

俄报一翁堂下至,俨肃肃,峨冠博带身。

群相羡,是先朝故老,当代完人。

溯源厥惟曰孝,孝子后更有忠臣。

叹发肤顶踵,皆君之赐:全归全受,且慰吾亲。

国破君亡何所有?留一发,聊将挽万钧。

那知后日,祠坛配祀,俎豆莘莘。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满庭芳.送汤中丞潜庵公入东林道南祠

旧院东林,沧桑陵谷,翻云覆雨方晴。

一朝营造,救度也耎薨。

丽泽规模整肃,祠堂内、丹艧梁楹。

惊相告、俄傅檄至,不日报功成。

丙寅,夏四月,中丞北上,迫趣王程。

过林间停辙,讲道杨亭。

今岁戊辰春日,云旗风马忽来迎。

到门后,龟山降席,促膝话平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水调歌头.秋夜怀陆荩思司铎束瓯,用苏东坡原韵

华盖山高矣,渺若洞中天。

容成曾许相见,会面在何年?

我欲乘风访道,只恐丹台石室,炉灶已灰寒。

此日空惆恨,盼望斗牛间。谢巘上,春草梦,白云眠。

临流一镜,笑看池水璧同圆。

时有春秋冬夏,教有诗书弦诵,乐事总称全。

今夜江心里,月色正娟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南乡子

独自下瑶阶。笑折花枝戴玉钗。

帘外红云凝不动,休猜。数树绯桃似雪开。

望远偶登台。何事征人去不回。

恼煞画梁双燕子,徘徊。又引春愁入院来。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