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

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

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到了中年我被任命为典石城官员,曾在两个朝廷中拜见皇帝。
在宫阙下我曾接到告老还乡的命令,如今身处南方,心中满是思乡之情。
与亲朋好友握别已三年,如今我需依靠拐杖支撑,踏上万里归乡之路。
晚年如同伯道般无子可继,我打算把家中的事务托付给门生。

注释

中岁:中年时期。
分符:古代官职的一种,此处指被任命。
典石城: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官署。
承明:古代宫殿名,代指朝廷。
归老疏:请求退休的文书。
天南:南方,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地。
亲知:亲近的朋友。
几杖:拐杖,代指年迈。
伯道:古代贤者,无子的象征。
门生:弟子,这里指受托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告老还乡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开篇“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沉浮与功名,每个字都透露着作者对政治生涯的深刻感受。

“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这里的“阙下”指代官员告退的场所,“归老疏”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已经过去岁月的怀念,而“天南今切去乡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故土的情感割舍,虽已决心远离,但乡愁之情依旧深厚。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这两句描绘了与亲朋好友告别的场景,以及准备踏上漫长旅途的情形。“三秋”指三年,也暗示了离别的时间之久;“几杖”则是老人出行时使用的手杖,表现了诗人对远行的担忧和不舍。

最后,“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表达了一种晚年的孤独与对后代的担忧。诗人希望能找到一个可靠的人来托付家族事务,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中对血缘继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往事、乡愁、离别以及晚年家事的抒写,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

苗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李端得山中道友书见寄之作

马融方直校,阅检复持铅。

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

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

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

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

煮玉矜新法,留符识旧仙。

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

复洞潜栖燕,疏杨半翳蝉。

咏歌虽有和,云锦独成妍。

应以冯唐老,相讥示此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仲秋太常寺观公辂车拜陵

南宫初开律,金风已戒凉。

拜陵将展敬,车辂俨成行。

士庶观祠礼,公卿习旧章。

郊原佳气引,园寝瑞烟长。

卤簿辞丹阙,威仪列太常。

圣心何所寄,惟德在无忘。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金吾戒道清,羽骑动天声。

砥路方南绝,重岩始北征。

关楼前望远,河邑下观平。

喜气回舆合,祥风入旆轻。

祝尧三老至,会禹百神迎。

月令农先急,春蒐礼复行。

仍亲后土祭,更理晋阳兵。

不似劳车辙,空留八骏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奉和圣制雨中春望诗

雨后山川光正发,云端花柳意无穷。

形式: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