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雪二首(其一)

十日三雨雪,同阴坐朝昏。

幽人感岁晚,更觉日月奔。

劲风西北来,轰哮动乾坤。

中州山昆墟,四彻皆玙璠。

鸿雁游可哀,竹柏生仅存。

念此使心悲,何时见阳春。

志士则憔悴,薄俗安足论。

乡里狐貉儿,反怪天正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寒冷、阴沉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深刻感受。首句“十日三雨雪,同阴坐朝昏”描绘了连续多日的雨雪天气,使得白天与黑夜的界限变得模糊,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接下来,“幽人感岁晚,更觉日月奔”表达了诗人面对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紧迫。

“劲风西北来,轰哮动乾坤”一句,以强烈的西北风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凛冽与动荡,仿佛整个天地都在这狂风中颤抖。接着,“中州山昆墟,四彻皆玙璠”描述了中州大地上的山峦如同昆仑山脉,四面八方都是纯净的美玉,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鸿雁游可哀,竹柏生仅存”将目光转向自然界中的生物,鸿雁在寒冷中艰难迁徙,竹柏在严冬中顽强生存,这些生命状态的对比,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思考。最后,“念此使心悲,何时见阳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期盼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志士则憔悴,薄俗安足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那些坚守正义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感到疲惫不堪,而这种社会风气是不值得讨论的。最后一句“乡里狐貉儿,反怪天正温”讽刺了乡间无知者的愚昧,他们竟然对正常的天气变化感到奇怪,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之美、生命坚韧以及社会风气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复雪二首(其二)

前夕盛雷电,谓言春和发。

典衣买春酒,岁事亦可悦。

不知天难谌,信宿更凝冽。

朝来雪盈尺,初计顿乖越。

吾庐甘重塞,敝褐忍百结。

岂敢咨祁寒,又非慕炎热。

阴阳相交错,万一成灾孽。

忆昔鲁隐公,九年春三月。

癸酉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春秋书为法,其事何照晰。

曾经圣人笔,下学而上达。

况此四月间,又当季春末。

愿排阊阖戟,一献春秋说。

路远泥阻深,愁哉卧岩穴。

形式: 古风

书堂

客身困旅人,未如负舍蜗。

滚滚荆吴间,所居不常家。

宴安非吾事,但恐发早华。

且复一日葺,随时具生涯。

白盛烂四壁,茔净磨疵瑕。

虚明豁心府,永使思无邪。

愁来莫与语,起就书龙蛇。

亦足写方寸,放歌快咨嗟。

苦嫌中庭窄,所生野草花。

故须种松竹,反忆日月遐。

岁寒与谁共,惆怅终无他。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答江丈雨中

繁阴乘炎夏,晦色竟朝暮。

蛟龙困云雷,虎豹病氛雾。

过时畏昏垫,推分纵所遇。

闭阁空自愁,救饥眇无素。

江侯卧闾里,本自济时具。

方与造物游,昔同斯人虑。

作诗破幽愤,极笔纡远慕。

磊落三贤人,千秋如面晤。

道同义相契,未必形影附。

长谣鸡鸣篇,因见君子度。

形式: 古风

九月十日雨中孚先见过围棋尝茶

幸从大夫后,而无吏事忧。

出沐风雨夕,闭门松菊秋。

素交辱见过,意气何绸缪。

车骑皆雨立,富贵若浮云。

围棋纾壮心,酌茗当献酬。

岂惟邻里好,足慰平生游。

书籍可许通,水火得所求。

独恨鸡黍薄,无以充淹留。

我穷若匏瓜,于世良悠悠。

寂寞守一隅,非君谁见收。

庶几除三径,玩此岁方遒。

莫令子衿诗,更作商声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