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寄昭庆阇黎》。沈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江汉两年间的漂泊生活,以及对过往游历的回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首句“二年客江汉,不知春与秋”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远离家乡,置身于江汉之间,时间流逝得模糊不清,春去秋来,岁月如梭。接着,“东来望吴越,历记昔时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旅行经历的怀念,他向东眺望吴越之地,心中回想起往日的游历。
“萧山江水西,万屋白云迷”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萧山之畔,江水蜿蜒,白云缭绕,千家万户隐没其中,景象壮观而神秘。接下来,“地势既洒落,家家临水堤”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带的自然风光,地势开阔,家家户户傍水而居,与自然和谐共存。
“中有一大士,法与天台齐。至行通神明,多果无阶梯”则转向对一位高僧的赞颂,这位大士法力高深,与天台山的高僧相媲美,其修行达到了通神明的境界,行事超凡脱俗,不拘泥于常规。
“吾昔屡入室,遂能离筌蹄”表明诗人曾多次拜访这位高僧,通过与他的交流,自己也得以超越世俗的束缚,心灵得到了升华。“谁言似金粟,真已谢荆溪”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智慧的敬仰,认为其如同珍贵的金粟,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远离了荆溪的尘世。
最后,“悯悯强冠带,悠悠恨乖暌。仍作赵魏行,何年造幽栖”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牵绊。他计划前往赵魏之地,寻找一个幽静的栖息之所,但何时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却成了未知数。
“临风一问讯,深已愧提撕”则是诗人对高僧的深深敬仰之情,他在风中向高僧致意,内心充满了对高僧教诲的感激与愧疚,表达了对精神导师的尊敬与追随之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高僧的敬仰之情。沈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