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苦

癸未四月雨,并遗东作忙。

盛夏雨不嗣,连月恣恒旸。

邻湖㪺数级,安问陂与塘。

高秋报淫雨,宵昼声浪浪。

山村早焦槁,自无卒岁望。

原田所灌溉,糜烂无登场。

泽农陷巨浸,什一罹死亡。

贫者为耕治,鬻儿营种粮。

乃今益穷迫,骨肉矧异方。

富者忧盗贼,扑劫群虎狼。

向闻司租使,适经川泽乡。

芃芃赏禾黍,讵信愬灾荒。

三农苦复苦,天高难自明。

未论死沟壑,官租何由偿。

仰首向天泣,旻天但苍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三农苦》,是明代诗人鲁铎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官府苛捐杂税的无奈和痛苦。

诗开篇即点明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自然环境的恶劣:“癸未四月雨,并遗东作忙。”描述了四月雨水频繁,影响春耕的情况。接着,“盛夏雨不嗣,连月恣恒旸”则展现了夏季干旱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

“邻湖㪺数级,安问陂与塘”写出了湖泊干涸,农田缺水的状况,而“高秋报淫雨,宵昼声浪浪”则描绘了秋季暴雨成灾的情景,给农民带来了更大的损失。诗中通过“山村早焦槁,自无卒岁望”、“原田所灌溉,糜烂无登场”等句子,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民对丰收无望的绝望。

“泽农陷巨浸,什一罹死亡”描述了洪水泛滥,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的惨状。而“贫者为耕治,鬻儿营种粮”则揭示了贫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卖掉子女以换取种子的悲惨现实。接下来,“乃今益穷迫,骨肉矧异方”表达了农民家庭因灾难而分崩离析的痛苦。

“富者忧盗贼,扑劫群虎狼”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治安的混乱,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最后,“向闻司租使,适经川泽乡。芃芃赏禾黍,讵信愬灾荒”表达了农民对官府征税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天灾人祸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农民生活的苦难,以及他们面对自然灾害和官府压迫时的无助和痛苦。鲁铎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将农民的悲惨命运呈现在读者面前,唤起人们对农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收录诗词(142)

鲁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其一)

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

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

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

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

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

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

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杂感四首(其三)

端居有所思,所思在长安。

冉冉岁云暮,梦想接容颜。

缄书不我遗,怅此别恨端。

徙倚向幽独,喟然伤心肝。

形式: 古风

杂感四首(其四)

怀人不能寐,被衣弹鸣琴。

鸣琴若作意,中夜发孤音。

美人在何许,遥忆湘水阴。

征鸿去不返,双鱼逝何深。

引领重踯躅,幽恨独难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伏生传经图

祖龙火中书作堆,阿房相继为尘灰。

九旬老儒食汉粟,元自咸阳坑外回。

向来传道心自许,挟书律在无俦侣。

太常掌故来何迟,舌固犹存难正语。

闺中弱息谙圣谟,口相授受曾何拘。

删书门下谁复在,一女拟当三千徒。

掌故心神只方策,耳目何尝滞声色。

楚国虽亡见倚相,孔堂未上闻金石。

谩道方言多异同,济南不与颖川通。

子襄科斗人不识,考论文义终谁功。

天为斯文存一线,汉人及见先生面。

吾今尚恨礼残乐不传,当时试问宁徒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