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其一)

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

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

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

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

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

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

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此诗《杂感(其一)》由明代诗人鲁铎创作,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首句“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描绘了晋朝末年政局动荡,仅依赖于少数贤能之士的局面。接着,“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赞扬了谢安的宽广胸怀,以及人们对其的敬仰和追随。然而,“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则揭示出当时社会表面繁华,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诗人感慨于“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表达了对盲目随波逐流、不敢独立思考行为的批评。

“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两句,以清朗的面容映照在木石之上,象征着高尚人格的永恒,而“东山为增高”则比喻这种人格如同东山一样,成为后人仰望的高峰。接下来,“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强调了处理重大事务时的果断与效率,即使余生也无需过多劳心。

最后,“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表达了对某些人眼光短浅、对待问题轻率的态度的讽刺,将他们比作无知的孩童,进行嘲笑和戏谑。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收录诗词(142)

鲁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感四首(其三)

端居有所思,所思在长安。

冉冉岁云暮,梦想接容颜。

缄书不我遗,怅此别恨端。

徙倚向幽独,喟然伤心肝。

形式: 古风

杂感四首(其四)

怀人不能寐,被衣弹鸣琴。

鸣琴若作意,中夜发孤音。

美人在何许,遥忆湘水阴。

征鸿去不返,双鱼逝何深。

引领重踯躅,幽恨独难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伏生传经图

祖龙火中书作堆,阿房相继为尘灰。

九旬老儒食汉粟,元自咸阳坑外回。

向来传道心自许,挟书律在无俦侣。

太常掌故来何迟,舌固犹存难正语。

闺中弱息谙圣谟,口相授受曾何拘。

删书门下谁复在,一女拟当三千徒。

掌故心神只方策,耳目何尝滞声色。

楚国虽亡见倚相,孔堂未上闻金石。

谩道方言多异同,济南不与颖川通。

子襄科斗人不识,考论文义终谁功。

天为斯文存一线,汉人及见先生面。

吾今尚恨礼残乐不传,当时试问宁徒然。

形式: 古风

李在山水行

高秋爽气生林末,山色朝来如黛泼。

西风洗天无閒云,万里天心正开豁。

群峰尽处见平原,漠漠宽闲水上村。

村西返照界斜影,千寻石壁当溪翻。

隔溪谁子爱林麓,直旁阴崖结茅屋。

墙支乱石就回岩,门向清流只横木。

水禽获水飞仍低,小舟度晚苍波迷。

行人趁渡半不及,夜来应借山家栖。

何物李在善模写,欲与造化混真假。

安得此境置吾人,一时突兀千万厦。

沃壤连溪山复深,安居粒食生林林。

眼前寒士皆大庇,杜陵千载同吾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