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示徒(其二)》由元代万松禅师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之道的深刻见解与对年轻弟子寄予的厚望。
首句“四肢轻健好参禅”,描绘了一位身体强健的年轻人,正准备投身于禅修之中。这里的“四肢轻健”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也暗含着精神上的轻盈与自由,为接下来的修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好参禅”则表明了年轻人对于佛法的热忱与追求,他渴望通过禅修来领悟生命的真谛。
次句“大道何曾薄少年”,进一步强调了大道对所有人的平等性,不论年龄大小,都有机会去探索和实践。这句诗体现了禅宗中“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鼓励年轻人勇敢地追求真理,不必因年龄而自我设限。
第三句“七岁黄梅人未老”,以“七岁黄梅”比喻初入修行的年轻人,尽管年纪尚小,但心智并未成熟到老成世故的地步。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黄梅时节与修行的状态相联系,暗示了在修行的初期阶段,保持一颗纯净、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归来松柏已苍然”,描绘了一个经过长时间修行的年轻人,当他再次归来时,不仅自身经历了成长与变化,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松柏已经苍然挺立。这象征着通过不懈的修行,不仅个人得到了成长,周围的世界也因为这种内在的转变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这也寓意着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个人的提升,更是对整个宇宙和谐的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即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心怀真诚与坚持,都能在修行之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