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栖非不胜,触目是林丘。
若比兹岩秀,培塿固难俦。
云山千里见,石泉四时流。
登临有如此,何必更他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林风光图。开篇“幽栖非不胜,触目是林丘”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居简出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周遭自然景观的满意和融入之感。“若比兹岩秀,培塿固难俦”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所处之地的独特之美与不可替代性。随后的“云山千里见,石泉四时流”展现了诗人居住之地远眺云山、聆听泉水的景象,体现出一片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
结尾“登临有如此,何必更他游”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目前所在环境的满足和珍惜,不再有探寻其他地方的愿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与生活态度的体现。整首诗通过清新脱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隐逸于山林之中的理想居所,抒写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
昨守当涂郡,不识隐静山。
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
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
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
大机久已亡,赖有小机在。
乃更与一岑,纯全两无悔。
堂堂二老禅,海内共期待。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
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
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
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
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
既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
傥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