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画观音易眉子石砚歌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

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

君家宝砚多奇石,一一玄圭与苍璧。

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

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

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證西来因。

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

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

万事推迁皆传舍,世间孰是常存者,画砚伊余聊税驾。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的翰林苏轼被贬谪,溪边藤蔓写下赠予眉山石的诗篇。
想寻找这方砚台配得上这些诗作,婺源的山水却迷茫无踪。
你家珍藏的宝砚有许多奇特的石头,如同玄圭和苍璧般珍贵。
这方砚台刚出现时,众人疑惑其价值,放在末等之列真是可惜。
如佛宝林大士有无数化身,我家古画技艺精妙入神。
我想用我的画交换你的砚台,希望能快速证悟佛法的因缘。
拿着你的砚台我又该做什么呢?在嵩山之阳、颍水之滨。
我在简陋的住所茹草饮水,坐在蓬门草庐,以清流漱口,石上书写新诗。
世事变迁,一切都会过去,这画和砚只是我暂时的栖息之处。

注释

畴昔:从前。
翰林:朝廷里的学者。
谪仙:被贬谪的诗人。
溪藤:溪边的藤蔓。
眉石篇:以眉山石为题材的诗。
婺源:地名。
烟水:迷茫的山水。
宝砚:珍贵的砚台。
奇石:奇特的石头。
厕居:被放在末等。
可惜:令人惋惜。
宝林大士:佛教中的菩萨。
千亿身:无数化身。
庶几:或许。
西来因:佛法的因缘。
阳:南面。
湄:水边。
茹藜咀藿:吃粗食。
蓬荜:简陋的房屋。
万事:所有事情。
聊税驾:暂且作为依托。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李廌所作,名为《以古画观音易眉子石砚歌》。诗中充满了对艺术和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物是常存与无常的哲学思考。

“畴昔翰林苏谪仙,溪藤写赠眉石篇。”开篇即以汉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字子瞻)为背景,溪藤象征着自然与野趣,写赠眉石则是对古人留下的珍贵艺术品的赞美。

“欲寻此砚副此什,婺源烟水空茫然。”诗人表达了对传世佳作的渴望,但却感到时光流转,一切皆为空茫,无从寻觅。

“君家宝砚多奇石,一一玄圭与苍璧。”这里描绘了一幅藏有众多珍奇砚石的画面,每一块都如同天然的艺术品,充满了神秘与美感。

“此砚初来众砚疑,厕居末品真可惜。”诗人对这件新到手的宝物持有质疑之心,它在众多珍品中显得平常,这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宝林大士千亿身,吾家古画妙入神。”转而赞美一位名叫宝林的大师,其艺术造诣高深,能够使画作超凡脱俗,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

“欲持吾画易君砚,庶几速證西来因。”诗人表达了想要用自己的绘画交换对方珍贵的砚石,以此证明某种缘分或机缘。

“我持君砚复何为,嵩山之阳颍水湄。”若能够得到这件宝物,诗人则会在嵩山脚下的流水边,用它来写作,寻找灵感与创作的快乐。

“茹藜咀藿坐蓬荜,漱流枕石书新诗。”这里描绘了一幅安逸自得的生活场景:在野外的茅草丛中坐着,用清澈的溪水洗过的手指,枕着一块古老的石头,写下新的诗篇。

“万事推迁皆传舍,世间孰是常存者。”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中,到底什么是能够永恒不变的呢?

“画砚伊余聊税驾。”结尾处,诗人轻松地用画和砚来比喻生命中的点滴收获,这些虽小,但也足以让人感到满足和快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高雅的情趣。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元祐六年夏自阳翟之睢阳迓翰林苏公自杞放舟至宋

发轫嵩麓背烟岩,解维水程仍二三。

杞邦想见旧风烈,许邑自知诚子男。

天地忧怀真过计,文献不足良可惭。

放舟适未觏君子,白头终期老江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元祐六年夏自阳翟之睢阳迓翰林苏公自杞放舟至宋

放舟杞国岸,汴渠正东注。

汤汤舟下水,适与舟相遇。

泛泛水上舟,与水共东去。

舟水讵相离,曾不迁故处。

世人迷动静,顺流疑若溯。

不然逐流浪,汩没为所误。

吾作放舟诗,明此流水住。

老矣耄何为,聊用持世故。

形式: 古风

凤凰台

舜韶奏九成,凤凰故来仪。

汉彻方秦政,何乃误至斯。

尔非鸡与鹜,出处当慎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天门泉诗

昔闻天门泉,石窦注澄澈。

行人口生烟,可救万夫渴。

为惠胡不竟,吾来值源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