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醉处晦山台明日和韵

高台梅先开,老意为兴起。

何知寒事营,枥骥志不已。

下视城郭居,莱芜欠耘锄。

嘈杂复嘈杂,百年狐兔墟。

惄焉如调饥,山阿休采薇。

怨耶其非邪,且问竹外枝。

仲尼杖何感,能叩原壤胫。

今我其息黥,举身都是病。

方来二三友,少敢话肝肠。

纵云千日花,难著一夜霜。

南渡诚草草,流落那忍道。

吾人能几家,向来有诸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晦山台,次日酒醒后所见的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高台梅先开”描绘出高台之上梅花早春绽放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接着“老意为兴起”表达了虽年岁已高,但内心仍充满活力与斗志。

“何知寒事营,枥骥志不已”一句,以“枥骥”(老马)自比,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依然怀揣不灭的志向,比喻自己虽年老但仍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接下来“下视城郭居,莱芜欠耘锄”则通过对比城郭与乡村的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反思。

“嘈杂复嘈杂,百年狐兔墟”描绘了城市中的喧嚣与荒凉,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变迁。诗人感叹于“惄焉如调饥”,如同饥饿般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山阿休采薇”引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与挣扎。

“怨耶其非邪,且问竹外枝”一句,诗人自问是否应该抱怨或坚持,引出对人生价值与选择的思考。接着“仲尼杖何感,能叩原壤胫”引用孔子与原壤的故事,进一步探讨了道德与人性的深刻议题。

“今我其息黥,举身都是病”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疾病的困扰,感到身心俱疲。“方来二三友,少敢话肝肠”则透露出在孤独中寻求友情的渴望,以及与挚友倾诉心声的愿望。“纵云千日花,难著一夜霜”比喻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残酷现实的无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南渡诚草草,流落那忍道”回顾历史上的南渡事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吾人能几家,向来有诸老”则表达了对家族传承与老年人生活境遇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和谐与家庭温暖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与情感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和韵赵十

能为博山游,想度丁公岭。

风乎两岩幽,泉石景逾静。

人谁无雅识,每每痼俗境。

书传所兴起,更复史集订。

于其游息间,趣味必隽永。

如君英妙年,宦达在俄顷。

因问知好修,何事不加省。

里居得往还,时亦具果茗。

诗来予和女,老意转苏醒。

形式: 古风

和韵(其一)

一笑过浮梁,留连度隙光。

君当思大耐,我已老苍筤。

只恐心情短,须教兴寄长。

酒从诗自好,分韵记禅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韵(其二)

酒亦关何事,片片流仙霞。

用之涤肺肝,相与成诗家。

一酌且濡唇,再酌深到花。

持杯两相笑,吟哦入幽遐。

笔落岂知醉,何者是生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和韵(其三)

人生本无情,掩苒受风竹。

徒亲笔砚劳,造作漫盈轴。

宾亲偶成集,禅榻不待速。

清欢虽与同,极则岂见独。

坐中憎点头,任彼屐满屋。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