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宣公祠

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谋任起奸邪忌,感泣宁无士卒思。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

忠宣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与后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凛然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诚的谋略引来奸邪嫉妒,感人的事迹怎能不令士兵思念。
夕阳照在古老的桑榆树下,西风吹过荒废的祠堂。
忠宣公流离失所,他留下了什么遗憾?只留下良策供后人借鉴。

注释

凛凛:威严的样子。
清规:严格的准则。
奉天时:指清朝初期。
忠谋:忠诚的智谋。
奸邪:邪恶的人。
忌:嫉妒。
感泣:感动得流泪。
士卒:士兵。
落日桑榆:夕阳映照桑树和榆树。
旧迹:遗迹。
荒祠:废弃的祠堂。
忠宣流落:忠宣公流亡。
遗恨:遗憾。
良方:宝贵的策略或方法。
后医:后世的人们。

鉴赏

这首诗是对古代忠诚的政治人物——陆游(字宣公)的颂扬。开篇“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表明陆游以其清廉坚守,为后世师表,其功绩和美名主要体现在他对皇权的尊奉之时。

接着,“忠谋任起奸邪忌,感泣宁无士卒思”显示了陆宣公在政治斗争中因忠于国家而遭受奸佞小人的嫉妒与排挤,他的忠诚举措甚至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但他对那些忠良之士的思考和怀念却永无止境。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描绘了陆宣公遗迹依然存在的情景,夕阳的光辉照耀在古老的桑树与榆树上,而秋风中的芦苇则围绕着他那已经荒废的庙宇。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陆宣公不朽功绩的怀念之情。

最后,“忠宣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与后医”则是说尽管忠诚如宣公者最终也难免被历史所淹没,然而他留下的美好教诲和治国安邦的良策,却能成为后人疗愈心灵创伤、解决国家危机的良药。

整首诗通过对陆游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正直政治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其不朽功绩的无限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和丁丞相

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

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

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

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五)

世閒传假不传真,丞相可曾城换银。

巷扫他家难敌富,氅披之子未为贫。

也知东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钓雪人。

指珷为瑶惭兴寄,恨无一缕引千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四)

空中万鹤舞盘旋,飞向西天祇树园。

一幅缯绡包宇宙,连城圭璧委郊原。

冰笳莫弄两三曲,铁甲犹联百万屯。

痛痒不知惟党二,至今浪有姓名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三)

滕翁只道老非才,不料穷冬雪壮哉。

拟拨寒蔬寻早韭,试寻玉树索寒梅。

孤汀错认鹚为鹭,四野偏宜牟与来。

闻说广鞮西北走,将军已自播州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