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楼台掩映入春寒,丝竹铮鏦向夜阑。

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鸾。

孙弘莫惜频开閤,韩信终期别筑坛。

削玉风姿官水土,黑头公自古来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楼阁在春寒中若隐若现,音乐声在深夜里清脆悠扬。
宴席上的兄弟如同栋梁之材,花前的宾客都是才子佳人。
希望孙弘不要吝啬机会,多多提拔人才,韩信也曾期待被另眼相待建功立业。
像削玉般风采的人才能适应各种环境,自古以来,年轻的有为官员并不多见。

注释

楼台:楼阁。
掩映:若隐若现。
春寒:春天的寒冷。
丝竹:音乐。
铮鏦:乐器声音。
夜阑:深夜。
弟兄:兄弟。
杞梓:比喻优秀人才。
花前:花丛中。
宾客:客人。
鸳鸾:比喻贤良的夫妻或朋友。
孙弘:汉代名臣,以选拔人才著称。
频开閤:频繁地选拔人才。
韩信:古代名将,曾受封为侯。
别筑坛:另建功业平台。
削玉风姿:形容人的风采出众。
官水土:适应各种环境。
黑头公:指年轻的官员。
自古来难:自古以来很少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宴饮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欢聚中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开篇“楼台掩映入春寒”即设定了诗歌的氛围,春日里楼台被绿意盎然的枝叶所掩映,带来一丝清凉。

接着,“丝竹铮鏦向夜阑”表明宴饮在夜幕降临时依旧热闹,丝竹乐器的声音清脆悦耳,直至夜深。席上的人物交错,其关系亲密,“弟兄皆杞梓”暗示兄弟般的友情深厚,而“花前宾客尽鸳鸾”则形象地表达了宾客之间的和谐与高雅。

诗人随后提及历史人物孙弘和韩信,通过对他们故事的点滴,传达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或理念。孙弘不吝啬频繁开启宴席,享受生活;而韩信则有着别筑高坛以待时机的心境,表露出一种期待与准备。

最后,“削玉风姿官水土”中的“削玉”指的是精心雕琢,以此比喻诗人对友人的赞美。而“黑头公自古来难”则是说真正的君子、英雄在历朝历代中都十分稀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宴席上的欢乐场景,也融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历史感怀。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咏手

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

背人细撚垂胭鬓,向镜轻匀衬脸霞。

怅望昔逢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

后园笑向同行道,摘得蘼芜又折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咏浴

再整鱼犀拢翠簪,解衣先觉冷森森。

教移兰烛频羞影,自试香汤更怕深。

初似洗花难抑按,终忧沃雪不胜任。

岂知侍女帘帷外,剩取君王几饼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夜坐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夜船

野云低迷烟苍苍,平波挥目如凝霜。

月明船上帘幕卷,露重岸头花木香。

村远夜深无火烛,江寒坐久换衣裳。

诚知不觉天将曙,几簇青山雁一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