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景(其二)

客行无常期,远适亦有归。

家人具膏沐,垢发幸一晞。

可怜儿时面,坐受塞色欺。

看镜恍如失,功名定何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旅行没有固定的时间,远方也有回归的一天。
家人准备好沐浴,脏乱的头发希望能洗净。
回忆起小时候的脸庞,如今却只能忍受边塞的风尘侵蚀。
照镜子时仿佛失去了自我,功名成就的日子还会在何时降临呢?

注释

客行:旅行。
无常期:没有固定时间。
远适:远方的旅行。
有归:有回归的一天。
家人:家人。
膏沐:沐浴。
垢发:脏乱的头发。
一晞:洗净。
可怜:可惜。
儿时面:小时候的脸庞。
坐受:只能忍受。
塞色:边塞的风尘。
看镜:照镜子。
恍如:仿佛。
失:失去。
功名:功名成就。
定何时:会在何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于归家的渴望和家人对他的期盼。"客行无常期,远适亦有归"表达了游子的不定期旅行和内心对于归宿的向往。而"家人具膏沐,垢发幸一晞"则展示了家人的细心照料和对游子归来的盼望,他们准备了洗头的东西,希望他能早点回来好好休息。

"可怜儿时面,坐受塞色欺"中的“儿时面”指的是年轻时的面颊,这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外界对内心纯真的侵蚀。诗人通过“坐受塞色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接受与享受,同时也包含了一种无奈和被动的意味。

"看镜恍如失,功名定何时"则是游子在镜中看到自己的模样,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迷茫。"恍如失"形容心境的迷惘,而"功名定何时"则表达了对未来成就的渴望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游子对于归家、时间流逝以及个人成就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其一)

牛角横素书,春犁破朝雨。

鸿鹄志安知,功名心自许。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其二)

羊裘晦山泽,貂蝉等鸿毛。

直钩道可行,一钓联六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豪]韵

崧高诗为九江赵使君寿

崧高维岳,四方之极。维岳降神,生此王国。

绵绵瓜瓞,莫莫葛藟。周公之孙,齐侯之子。

柔惠且直,小心翼翼。王亲命之,南国是式。

尽瘁以仕,不懈于位。四方于宣,南国之纪。

之纲之纪,允文允武。荆舒是惩,四方无侮。

旱既太甚,以祈甘雨。零雨其濛,介我稷黍。

黍稷彧彧,去其螟螣。实维丰年,我庾维亿。

万亿及秭,物其旨矣。此邦之人,云胡不喜。

周邦咸喜,式歌且舞。于时语语,厥声载路。

其告维何,自今以始。俾炽而昌,既多受祉。

永锡难老,眉寿保鲁。以佐天子,为周室辅。

我来自东,小大稽首。是用作歌,以介眉寿。

形式: 四言诗

九里松六言

风声不断天籁,钟韵初知日曛。

人语惊飞幽鸟,马蹄踏破轻云。

形式: 六言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