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拳石以为山,勺水以为池。
我观于世间,何者非儿嬉。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意境。开篇“拳石以为山,勺水以为池”两句,通过对自然物景的夸张和想象,展示了诗人以小见大,以微显宏的艺术手法。拳头大小的石头被比喻为高山,勺子里的水被视作广阔湖泊,这种把握尺度的自由发挥,体现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接着,“我观于世间,何者非儿嬉”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与豁达的情怀。诗人观察这个世界,发现其中的一切纷争和忙碌,都不啻孩童般的玩耍。这既是对尘世喧嚣的淡然,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洞见,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世事的豁达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这样的想象和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更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不详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归来遽云出,既出又归来。
自处苟如此,渊明安在哉。
宁与厓下人,烟雨耕荦确。
读书亦何为,谨勿累吾角。
入林不厌深,避世不厌独。
倦飞鸟知还,毋惮下乔木。
约住山云倚断栏,云如秋薄与山环。
为山醉矣无山句,山不负予予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