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渔人将楚竹,吹向月明中。
莫奏凉州曲,金河有断鸿。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闻渔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首句“渔人将楚竹”写渔夫手持来自楚地的竹笛,暗示了笛声的独特和远方的文化气息。次句“吹向月明中”则将场景置于夜晚,月光洒在江面,增添了笛声的清冷与神秘感。
后两句“莫奏凉州曲,金河有断鸿”是诗人对渔人的劝诫或想象。他建议不要吹奏哀怨的《凉州曲》,因为那悲伤的旋律可能会触动听者的心弦,使之联想到远方的离别和孤独。"金河有断鸿"暗指失群的孤雁,它可能象征着漂泊无依的情感,与渔人的生活状态产生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笛声,传递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人生孤寂之感,展现出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片影云边没,孤声月下微。
云霄千万里,何似故巢归。
十年闻笛恨,此夕更沾襟。
别泪三声下,孤愁一夜深。
烟柳拂波声,霜衣汎日明。
青山对孤影,宁倦五湖情。
飞鸟落藤花,林幽小径斜。
白云深解意,相与到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