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儿痴旁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鞭人以为戏,公怒鞭人血流地。

等为戏剧谁复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儿童模仿官府体罚的场景,反映出社会中权力与权威的传递。诗人苏轼以儿童被父母责打作为比喻,指出即使孩童模仿大人的行为,翁父看似在教育,但实际上他的严厉和嘲笑可能并不比孩子们更有智慧。诗中的"翁怜儿痴旁笑侮",形象地刻画了翁父的矛盾态度,他既怜悯孩子的无知,又以嘲笑的方式对待。

接着,诗人将翁父与官府的鞭笞行为相提并论,指出两者在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都在使用鞭子作为惩罚手段。然而,当翁父真的动怒,对人施以重罚,导致流血的后果时,诗人质疑这种戏剧化的惩戒方式,认为它并非真正的教育之道。

最后,诗人自嘲地说,比起翁父,那些被鞭打的孩子们或许更为贤明,因为他们至少知道这是游戏,而翁父的行为则显得过于严肃和无情。这首诗寓言性强,讽刺了过度严苛的教育方式,以及成人世界对儿童的误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少年行(其五)

越王城里九山分,只见三山翠入云。

山下有山看不得,奴从何处可逢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

调笑词(其三)

精卫。精卫。沧海填来几岁。飞来飞去翩翩。

但见洪涛碧烟。烟碧。烟碧。愁杀孤飞短翼。

形式: 词牌: 调笑令

题画山水(其二)

烟暝起,雨疏来。溪树阴都合,岩花湿更开。

安得身闲似鸥鸟,尽情飞去复飞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沧浪操

汎沧浪猗毋泊我舟,通汗漫猗毋遏我游。

彼湛湛猗既玄以黝,物扰扰猗其盍以脩,夫滔滔猗吾宁与休。

孰知我猗不我为俦。叹自取猗从者惟由。

形式: 琴操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