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食》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描绘了寒食节期间游子思乡之情与自然景物交融的景象。
首联“杨柳无烟清昼长,粤江重见秉兰觞。”以杨柳轻拂、清风徐徐、昼长日暖的景象开篇,映衬出节日的宁静与祥和。接着“粤江重见”一句,点明地点,暗示诗人可能远离家乡,此刻在异乡重逢熟悉的场景,心中涌起复杂情感。
颔联“客乡儿女春衣薄,故国松楸社饭凉。”通过对比客乡与故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春衣之薄与社饭之凉,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颈联“事往绵山堪堕泪,愁来曲水似回肠。”绵山与曲水,既是具体的地理环境,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事往的回忆让诗人不禁落泪,愁绪如曲水般缠绕心间,难以排遣。
尾联“啼鹃偏解游人意,日向花阴唤去忙。”以啼鹃的叫声作为结尾,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啼鹃仿佛理解了游子的心意,催促着他们忙碌于花阴之下,或许是在寻找归途,又或许是在逃避现实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寒食节期间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生活的复杂感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