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群峰一峰别,群山向下如丘垤。
云开华顶见琉球,天尽沧波带吴越。
元气鸿濛湿不飞,凉霜五月袭人衣。
迥临飞鸟空青外,始识筹峰天下稀。
石林阴洞何冥密,万籁天声散秋色。
南涧飞泉鹤梦清,太阴积雨龙漦白。
我闻伸蒙子,云卧清晖里。
一旦金马门,名高此山水。
忆昨伸蒙骂贼时,悠悠往事亦堪悲。
支离一代忠臣义,感激千秋达士知。
郎官作县先名节,独访遗踪吊前列。
载酒唯浇石上苔,回鞭不醉山中月。
东山歌酒兰亭笔,疏散当年竟何益。
愿君遗爱比桐乡,功名记在筹峰石。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先生考满家尚贫,十年坐见淮山春。
一官今来未得意,匹马东还喜拜亲。
君家世业多文献,堂上储书万馀卷。
腹中琅玕不自矜,宛西骐骥令人羡。
承恩今复教吴中,禄薄官卑道益崇。
铜墨相逢皆磬折,衣冠骈立竞趋风。
闽天九月秋萧索,寒叶吹霜雁边落。
垆头酌酒醉黄花,大堤凉月照金沙。
金沙堤上愁为别,一片孤帆度江浙。
若遇三衢见故人,为言白发镜中新。
荒村怪石连树根,古苔蒙茸野棘繁。
蛟龙腾空虎豹蹲,寒霜落月啼清猿。
石门窈窕通仙源,我欲飘飘绝世喧。
栎山老人无复存,往往人间惊墨痕。
梦著银箫亦断魂,垂萝飞鸟如可扪。
石泉泠泠洗心言,白云飞来谁与论。
余生笑结曼胡缨,许子衣褐应逃名。
绿波芳草怨离别,渭树江云今古情。
昨夜城头吹笛声,相思起听落梅行。
梅花江上潮空白,黄鹤山中月自明。
石田茆舍温陵上,饭稻看书亦疏放。
去日儿童半白头,旧时猿鹤今无恙。
念此令人思转悲,乡心已挂刺桐枝。
明朝疋马温陵道,不负秋风鸡黍期。
对酒击长剑,男儿重横门。
行骑紫缰马,笑结曼胡缨。
常思肝胆沥,竟未嫖姚识。
时来激忠愤,身与鸿毛掷。
尔今年少才堪数,远逐旌麾在行伍。
幕下还教重阿朦,军中已见留孙楚。
七闽自是古秦封,今日温陵镇尚雄。
时平瘴海无边警,天尽琉球见远峰。
往来射猎寒沙碛,住久翻忘异乡陌。
紫荚花深骑影迷,刺桐叶暗炊烟积。
昨日单车奉檄归,过门应得访庭闱。
暂随旅雁云边落,又逐征帆海上飞。
燕然北去南交趾,石刻铜标今尚尔。
为报边头将士知,丹青好在云台里。